基層考察顧及東中西部 摸實情為科學決策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實名認證微博“新華視點”發布的消息,2月3日在中國農歷“小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有“瘠苦甲天下”之稱的甘肅省定西市考察,深入偏遠山村困難戶家,看望慰問鄉親們,給鄉親們送上蛇年新春祝福。而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出現在內蒙古包頭,看望返鄉農民工和棚戶區居民。
十八大閉幕至今,中共新領導層履新已有兩個半月,兩個多月來,他們赴地方考察調研的路線安排和言行作風一直被輿論聚焦。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已經進行了三次離京考察。在此次赴甘肅考察之前,去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將履新后的首次離京考察選在廣東,十余天之后,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又赴河北阜平考察扶貧開發工作。
與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幾乎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去年12月27日至30日到江西、湖北調研。
而除了習近平、李克強,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進行調研。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又在陜西延安、榆林兩地進行調研。
短短兩個多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走基層”的足跡已經涉及中國東中西部8個省份。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已成為中共新領導層工作開局的一個重要方面。
“摸清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現狀,才能為未來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方針做出正確、科學的判斷。”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認為,新領導層以履職以來的基層調研,了解中國最基層、最底層的情況,下基層、廣調研,對于其執政思路提供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濤分析,新一屆領導層基層考察的路線選擇透露出,站在戰略高度考慮中國發展的全局的特點。“領導層履新以來的基層考察,選擇的地點兼顧東中西部,既考察城市企業,又深入農田農戶和農民工群體,這樣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掌握基層第一手信息,對大政方針決策的科學性非常重要。”
既訪經濟前沿又探貧困地區 吁深化改革、統籌發展
正如夏春濤分析,盤點新領導層的基層考察調研的“路線圖”可以看出,統籌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實現均衡協調發展的特點突出。
上任伊始,習近平將首次離京考察選擇廣東,在這個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習近平一路強調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意義。
在2013年新年來臨之際,習近平又深入河北阜平太行山區,深入農戶家中,了解這里的“真實貧困狀態”,并強調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的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在蛇年春節臨近之際,習近平又在甘肅深入偏遠山村困難戶,強度進一步加強扶貧工作。
此外,李克強考察的湖北恩施,俞正聲考察的四川甘孜,既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夏春濤表示,新領導層的考察路線中有受惠改革開放、最先富裕起來的廣東,也有貧困的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怎樣處理先富與共富的關系,在全國這個大棋盤中,怎樣統籌兼顧區域間、城鄉間的發展,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其實,對于統籌城鄉和區域的發展,新領導的在基層考察中已有更為明確思路。在河北阜平,習近平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李克強在江西考察期間,特別召開了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他指出,發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國家強盛,而發展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他強調,逐步縮小這兩大差距,是發展的潛力和富民的動力。縮小城鄉差距,要靠城鎮化,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區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開發開放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