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實起來,不講脫離實際的話
早在2010年5月12日,中央黨校的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同志就指出,改進文風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短。力求簡短精煉、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堅持內容決定形式,宜短則短,宜長則長。二是實。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三是新。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上有新思路、新舉措、新語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轉變文風,除了要講短話,更重要的是講實話、講新話。“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 “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講話都引發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他的講話既樸素又深刻,既平實親切又充滿力量,凸顯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肩負歷史重任、腳踏實地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在發言中基本上都不再念稿子,大家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用數據、用事實說話。2012年底,山西省委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兩會套開,省委書記袁純清所作工作報告加主持詞僅用1小時,文風樸實,敢擺問題。同樣,四川省樂山市要求全市各級機關、干部開有用的會,講管用的話,發必發的文;在全市重要會議上,每位領導講話原則上不超過6分鐘,專題會議原則上不超過40分鐘,一般會議、電視電話會議原則上不超過30分鐘,交流發言8分鐘以內。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秦剛說:“既然我們黨是為老百姓做事的,那么我們就得說老百姓的話,與老百姓想到一起、說到一起,這樣才能表達真感情,才能擺脫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做法。”
深化走轉改,媒體改變“說話”方式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千方百計方便讀者,實實在在服務讀者。”2013年的第一天,人民日報《新年致讀者》如是說,人民日報能否做到?
很快,人們從之后的版面中找到了答案:《住房公積金制度有待完善》、《南方地區該不該供暖》、《公交“一卡通”有望異地刷卡》等報道,既有宏觀政策方面反映,也有實際問題的呈現,體現出“群眾冷暖在心頭、百姓生活無小事”的黨報情懷;《一代身份證全面失效深圳機場1日10人誤機》、《菜價連漲10周》等報道關注群眾身邊新聞,生活氣息濃郁;《北京出租車糾結了》、《南方雨雪致部分公路受阻》等報道配發現場圖片,讓讀者看到報道感覺身臨其境;《剎住“迎來送往”之風》、《警車更要守法》、《用法律斬斷垃圾短信利益鏈》等言論針砭時弊、立場鮮明……網友紛紛評論:文章更短了,新聞更多了,言論更實了,標題更亮了,版面更活了!
“將筆觸對準基層,用腳板走出新聞”,正成為從中央媒體到地方媒體的廣泛共識。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紛紛對山西隧道爆炸事故、新交規“等黃燈”之爭、“房妹”事件等民眾關切的熱點問題進行追蹤和調查。《浙江日報》連續刊發了《用腳丈量、用心采寫》、《新聞人永遠“在現場”》等系列評論,為改文風設定基調……香港《文匯報》注意到官方新聞報道發生的變化,稱新聞報道不僅“干貨”多了,而且還生動多了。
秦剛對此評價說:“文風本身就是黨風的表現,而且是黨的形象的表現,這些事看著很小,其實很大,這是黨的形象和黨在群眾中的威望問題,從這些事做起,可以重塑我們黨的形象,重塑共產黨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