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3日上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5月13日人民網)
轉變政府職能,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歷程,轉變政府職能依然受到阻礙,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政府權力過大,政府過于強勢,包攬了許多本可以由市場和社會解決的問題。因此,削減政府權力、簡政放權,就成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
簡政放權,就要實現“有限政府、強市場”的“小政府”模式。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政府要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將該管的管好,將不該管的放下。轉移有關行政審批事項與管理職能,打破與科學發展、市場經濟、法治精神不相適應的行政權力配置格局和政府部門利益格局,充分發揮各類社會主體的作用,構建行政管理、社會自治和公眾參與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以釋放民間活力、實現“小政府、大社會”,形成領先的制度優勢。通過改革,解決政府權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彌補“缺位”、隔斷“越位”、糾正“錯位”,為反腐倡廉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
轉變職能,就是要做到政府“掌舵”、社會“劃槳”。就要以簡政放權為重點,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逐步轉移出去,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社分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管理中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政府把“效率”機制交給市場,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上來。
創新管理,就是要分流權力和制衡權力。當前政府承擔的微觀經濟管理職能較多,突出表現是把很多精力放在項目審批上,這已經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當前,應當看到政府在市場監管領域的能力還不夠,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特別是本輪改革后,將對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估量分析及科學預測,制定相應的方針、計劃、目標、政策和制度,該扶持的扶持,該規范的規范,該放手的放手,該加強的加強,確保做到“放而不亂”、“有放有限”,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已經“扣動扳機”,只能堅定地向前推進,決不能退縮和停止。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政府在“瘦身”的同時,也要注重“健身”,切實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只有簡政放權,健全政府部門職責體系,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讓人民滿意的政府,才能凝聚更多正能量,實現政治清明,讓“中國夢”照進現實。(醉枕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