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談到城鎮化與現代化的關系,管清友則認為,城鎮化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城鎮化是一個結果,經歷了兩三百年的時間。但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中國的城鎮化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中國實行的是一種趕超戰略,因此國家在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規劃方面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城鎮化往往被當作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來推動現代化進程。因此,在中國,城鎮化既可能是一種結果,也可能是一個過程。城鎮化的發展推動了現代化進程。
與傳統城鎮化相比,管清友認為,“新型城鎮化”新在三個方面:第一,新型城鎮化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第二,新型城鎮化更加強調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起引導作用,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當中的基礎性作用;第三,新型城鎮化是未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總抓手。
針對城鎮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管清友強調,我們要以城鎮化為抓手,推動相關的制度創新和體制改革,比如說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調整,戶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審批權的下放等等。城鎮化過程當中要做到既發揮政府的作用,又發揮市場的作用;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需要地方實踐和群眾首創。
城鎮化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正
為什么現階段要大力推行城鎮化改革?管清友認為,推行城鎮化改革是擴大內需、調整結構的重要方式,不僅僅是考慮GDP的問題。中國已經到了從重視數量到重視質量的階段,城鎮化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也是一個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的過程。
管清友進一步指出,城鎮化的好處顯而易見,它能夠提升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公共服務的水平,提高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能夠激發市場活力,鼓勵民間投資;從社會方面來看,能夠促進社會公正;從民生方面來看,能夠構筑基本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城鎮化過程要注意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相結合
城鎮化過程當中,東西部地區有什么不同的歷史任務?管清友認為,從改革角度來講,東部和西部地區在城鎮化過程當中面臨的共同任務。現在地方改革訴求很強烈,對于中央倡導的改革態度也是非常積極。從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來講,東部地區主要是提升原有的城鎮化水平,而西部地區更多是依托工業化而進行城鎮化,城市群將成為未來中國城鎮化的主要形態,城際之間的高鐵、鐵路、機場需求很大。從公共服務角度來講,在中央建立基本的社保安全網的基礎之上,東西部地區都要因地制宜地提高保障民生的水平。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要相結合,中央設定原則、方向、標準,各地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城鎮化的具體道路,允許地方先行先試,給予地方更大的權限,推動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城市群體系的建設要更多地體現市場的作用,而不是以行政區劃作為界限
談到“城市病”問題,管清友說,在城鎮化過程當中,要盡量充分考量各種各樣的因素來提升城鎮化的質量,避免或者是減少“城市病”的發生。現在一些地方確實出現了急于求成的現象,也有很多政績工程,城鎮化推動還要本著為當代人民謀福利、為后代子孫負責任的態度去謀劃。避免“城市病“的根本還是提升城市的治理和管理水平,讓專家、民眾、政府都參與進來,共同管理自己生活的城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