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檢查方式
(一)各單位都必須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深入、細致徹底的大檢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要求,嚴格細致,認真檢查事故易發的重點場所、要害部位、關鍵環節,排查出的隱患、問題要制表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制訂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并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排查情況、整改方案和整改結果,都要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在單位內部公布,接受職工群眾監督,并上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中央管理的各類企事業單位要在內部認真進行檢查的同時,自覺接受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職責分工對直接監管的單位做到全覆蓋,并對下級政府及轄區內各類企事業單位進行督查,要組織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和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相關部門組成督查組,全過程進行全面檢查、督查。縣鄉政府要對轄區內的各類單位做到全覆蓋。
(三)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組織督查組,針對本行業領域的實際,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領域的檢查督查,對本行業領域開展安全檢查的全過程進行督查、抽查,組織互查,開展專項檢查、督導。各有關部門要將檢查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通報有關地方政府。國務院安委會要組成督查組對各地區、各部門進行全過程督導、督查。
(四)要創新檢查方式,在全面督查檢查的基礎上,采取明察暗訪、突擊夜查、回頭檢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方式進行,對重大隱患,要掛牌督辦、一盯到底。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定期分析研究大檢查工作中的問題,及時加強指導,各地區要將有關情況每月上報上一級安委會辦公室,各相關部門要報同級安委會辦公室。
(五)要把安全檢查與嚴格執法相結合。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必須現場依法提出處理意見,對存在重大隱患的,要依法停產整頓,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復產必須經過驗收。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和經停產整頓仍未達到要求的,一律關閉取締;對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一律按規定上限予以處罰;對存在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監管措施;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國務院安委會統籌安排部署大檢查工作,安委會辦公室要加強組織協調和指導督查。地方各級政府要成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安全生產大檢查領導小組并明確牽頭單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好動員部署,落實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明確省、市、縣、鄉各級政府的責任,做到動員部署到縣鄉、責任落實到縣鄉、監督檢查到縣鄉。國務院有關部門也要明確此項工作的負責人和牽頭單位,針對本行業領域的實際制定檢查方案,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領域的檢查督查。各省(區、市)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將大檢查工作方案、負責人、牽頭單位和聯絡員,于6月20日前一并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備案。
(二)加強宣傳發動,引導社會參與。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各種方式,對安全生產大檢查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及時組織報道先進典型和經驗。要充分發揮群眾和輿論監督作用,鼓勵通過“12350”舉報電話舉報安全隱患,及時兌現舉報獎勵。同時對安全檢查走過場、隱患排查治理不力的,要予以公開曝光。各級安委會辦公室要及時編發簡報專刊,反映情況、交流經驗。
(三)敢于動真碰硬,務求取得實效。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安全大檢查要切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走過場,以更加“嚴細實”的作風,以對隱患和問題“零容忍”的態度,堅持“命”字在心、“嚴”字當頭、敢抓敢管,忠實履行職責,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現場,督促指導,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確保大檢查取得實效。
(四)堅持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安全生產大檢查與“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與安全專項整治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要把大檢查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總結提煉固化為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要將安全檢查貫穿于日常安全管理和監督工作中,督促企業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細化到每個崗位的隱患排查整改制度,著力提升企業安全保障水平。
在大檢查工作結束后,各單位要及時將總結報告報安全監管和行業主管部門;各部門要將總結報告報本級政府和上一級主管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將總結報告,于10月15日前報送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國務院辦公廳
201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