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僅1/3經適房供市民公開選購 其余流入暗渠
鄭州市房管局提供的數字顯示,2005年至2009年間,開發商上交至鄭州市經適房管理中心供市民公開選購的經適房房源,僅占總房源的1/3,其余的都流入“暗渠”。
據調查,流失的房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項目在繁瑣的審批過程中,職能部門為了部門利益強留房源;二是開發企業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為便于疏通各種關系以及照顧自身社會關系,自行預留部分房源;三是管理部門個別工作人員在履行行政審批職能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索要房源。詳細>>
青島市各級機關向公務員違規分房 經適房成福利房
提起青島市長沙小區,當地人都稱之為“公務員小區”,因為這個經適房項目入住的都是青島市各政府部門的公務員。其中的住戶、青島某機關公務員李先生告訴記者,青島市公務員定向的經適房項目有好幾個。
記者了解到,除了市級機關公務員有這種“福利分房”外,青島市各個區市也都有面向轄區范圍內公務員的經適房項目。而青島市2013年經濟適用房申請政策規定,申請經濟適用住房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1864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超過13平方米;家庭財產不超過家庭年收入標準上限的6倍。顯然,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并不符合這一政策要求。詳細>>
深圳海關為員工福利分房 20萬買入轉手賣400多萬
今年5月,有媒體爆出,深圳海關“為解決員工住房難問題”而修建的福利房——深圳海馨苑,不斷有房源放租,并已有出售或準備出售房屋套現的案例。
2009年海關員工只需要以20-60萬不等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過百平方的福利房。但是現在公然以450萬的價格叫賣,有人就說這明明就是特權房嘛。詳細>>
穿著保障性住房外衣的定向商品房是如何被批準建成的呢?我們也采訪了一位從事地產業的李先生。
李先生:開發商參與保障房可能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直接參與保障性地塊的投標和建設,這個地帶拿出來之前,政府就已經把它設定為保障房的用地。另一種方式,現在在北京也比較流行,在商品住宅的競投過程中,政府會設定一定的價格上限,當價格超過上限時,會要求競標參與方來競投保障房的面積,最終以競標面積多者取得土地。之后,開發商就要承擔建設,并移交保障房的責任。
開發商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實際上只承擔待建和移交的功能。
李先生:開發商建成之后,提交給政府,關于后期的處理,都是由政府的主管部門來決定,包括分配方式和最終的價格。
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24號文件,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在這之后各地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尤其是在2010年以來,中國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但是數量龐大的保障性住房在全國拔地而起,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質疑。
來自萬博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米瑞蓉曾經發過這樣的一條微博。他說一直都不太理解,這幾年全國總共建了2000多萬套的保障性住房。按照每套三人來計算的話,也應該是匯集了6000多萬人,按城市人口6億來算,也算是應該解決了1/6的低收入人群。但是結果會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