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上海與習近平共事8個月
丁薛祥今年51歲,江蘇南通人,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1982年從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畢業后,丁薛祥到機械工業部上海材料研究所工作。2013年調任北京前,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上海度過。
丁薛祥歷任上海材料研究所所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閘北區區長、上海市人事局局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市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等職務。
從政前,丁薛祥是一名科研人員,曾聯合署名發表過《耐腐蝕高壓柱塞泵用新型雙相不銹鋼的研究》、《上海開發類研究所在改革中發展》等專業文章。
丁薛祥2006年出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2007年5月升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2007年3月至10月期間,習近平任上海市委書記,兩人的工作經歷有了交集。
2007年5月,新一屆上海市委常委會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這樣介紹丁薛祥:“他也是一位年輕人,60年代以后出生的。”
2012年5月,丁薛祥轉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直至今年調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談秘書工作:協調要“長袖善舞”
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主管的《秘書工作》雜志,曾于2008年6月刊登丁薛祥的文章《銳意進取 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他在文中介紹了黨委辦公廳(室)系統如何做好秘書工作的心得。
丁薛祥寫道:“‘國之興廢,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政。’黨委辦公廳(室)作為黨委的‘智庫’和領導的‘智囊’,搞好參謀服務是第一位的任務。”
丁薛祥認為,黨委辦公廳(室)工作人員要把握黨委和領導意圖,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要善于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謀劃工作。
他認為,“無論是辦文、辦會,還是辦事,都要首先考慮黨委有什么精神、領導有什么意圖、怎樣辦才更符合黨委工作要求和領導意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花再大力氣,做了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勞無益。”
丁薛祥還在文中說,搞好綜合協調是黨委辦公廳(室)的一項重要職能,協調要“長袖善舞”。
總理辦公室主任:曾長期在國家發改委任職
本月月初,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研究室領導成員”欄目顯示,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石剛兼任總理辦公室主任。此前,石剛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
石剛今年55歲,1982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他在安徽省合肥市無線電三廠工作了一年。
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后,石剛到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工作,主要從事經濟預測與分析。
1997年,他被調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為國家計委)國民經濟綜合司,主要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經濟形勢分析和經濟預測、組織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等。2006年6月起任綜合司司長。
2007年,石剛任第二作者的文章《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研究》曾獲國家發改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今年6月,國務院任命石剛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是承擔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任務、為國務院主要領導服務的國務院辦事機構。
事實上,自李克強擔任總理以來,石剛陪同出席了多個外事、調研等活動。直到本月月初,才透露出石剛兼任總理辦公室主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