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食品協會烘焙專業委員統計,受今年限制“三公”消費等影響,以月餅券銷售為主要手段的本市盒裝月餅的銷售量整體下滑30%左右,個別企業下跌40%以上。
據廣州業內人士分析,受大環境影響,月餅高端市場萎縮,加之團購消費減少,月餅銷售高峰期前后共縮短半月有余,銷售下滑三成到五成;更有生產廠商透露,今年月餅整體減產近三成。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中央抑制腐敗的一系列政策越來越明顯,小月餅折射的是政府形象好壞的大問題,現在各級黨政干部如履薄冰的處理“送禮”問題,說明中央反腐政策的巨大威力。
月餅加上包裝售價翻倍 過度包裝仍存
中秋節前半個月,記者在一家本土品牌西點連鎖店內看到,各式各樣的月餅禮盒已經放在柜臺上方顯要位置。記者一進門,店員即向記者推銷其中一款售價為158元的禮盒。
據店員介紹,禮盒里面的月餅與散裝月餅品種相同,區別就是比散裝多了一個精美的外盒。記者計算,禮盒內共有8塊售價10元的月餅,相當于加了包裝盒月餅價格翻了一番。
“我們也有跟企業單位合作,為員工發放月餅提貨券,一般企業也是選擇禮盒裝,可能是覺得給員工發散裝的月餅拿不出手。”店員告訴記者。
在東城區一家商場的洋酒銷售區,記者也看到為迎中秋推出了限量禮盒。柜臺一款價值488元的人頭馬VSOP白蘭地酒,放到硬紙包裝盒里就變成了598元。導購員說,如果不購買禮盒裝只能有一般的外包裝,不夠美觀,送人不體面。
其實,對于食品包裝成本的限價要求國家早在2010年4月已出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這一國家標準中規定,除初始包裝外所有的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售價的20%。顯然,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品牌已經違反了這一條款,或是在打擦邊球。
“法律法規的缺失造成對過度包裝行為無法追責。”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指出,雖然制定了國家標準,但沒有明確懲罰性條款,這無疑給企業違規過度包裝提供了周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