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政策措施中包括幾十項細則,逐一破解了健康服務業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如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范的健康服務業準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并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機制,由政府負責保障的健康服務類公共產品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采購的類別和數量。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健康服務領域的投入,并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完善引導參保人員利用基層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的措施等等。
我國現有人口超過13億,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穩定的人口增長,使健康服務行業擁有不可比擬的需求潛力。此外,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1.94億,占總人口14.3%,預計在2013年將突破2億。同時,農村醫療資源匱乏、人口老齡化嚴重等問題成為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對此,《意見》提出,今后一段時期,以增加貧困地區和農村醫療資源、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促進健康保險、咨詢、健身、人力資源及健康服務信息化等相關支撐產業發展為主要任務。
當前,我國健康服務業正處于起步階段,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眾多現代服務業領域還比較薄弱,部分細分市場開放程度偏低、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城市和農村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現象普遍存在。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此次國務院以刺激消費需求、鼓勵擴大供給為著力點,通過放寬醫療機構市場準入、保障服務用地、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和完善財稅政策、補充各類消費政策等方式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這一系列舉措將對健康服務業發展產生巨大推動,彰顯了政府“保民生、惠民生”的決心,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