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利益鏈成改革最大阻力
回顧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既是實踐先鋒又是智囊代表的遲福林用“背水一戰(zhàn)”來形容改革的迫切性。經過十年動亂的中國,國民經濟已處于崩潰的邊緣,改革因此擁有良好的共識基礎。
“今天,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利益鏈。利益鏈不打破,改革無法推動。”他說。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由于改革滯后,部門利益、行業(yè)利益、地方利益,以及官員利益和自身權利扭合在一起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形成體制機制性腐敗的重要根源之一,也成為民眾不滿的一個焦點。
“打破利益這個鏈條對改革的束縛,成為我們今天改革和35年前改革最大的不同。”遲福林說。
6億人成中等收入者將拉動世界消費
遲福林說,未來5到10年,中國如能實現(xiàn)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目標,創(chuàng)造的紅利將不斷增加。人口城鎮(zhèn)化和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如期實現(xiàn),將意味著6億人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中國內需潛力的釋放、市場空間的開發(fā),對未來整個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將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遲福林說,“6億中等收入群體將成為拉動世界消費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也將在世界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中國將積極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在推進區(qū)域性和全局性貿易自由化方面成為主導,在未來新的全球化當中,更加遵守世界經濟規(guī)則,并在形成新的世界規(guī)則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推動者、促進者。(記者 黃燕、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