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毋總告訴記者,投資100億元打造“古黎國”是誤解。“100億元是基金的規模。”至于投資多少在古黎國項目上,還不知道。
那這筆基金怎么用呢?毋總告訴記者,這個基金是母基金,可以有子基金,可以投資到各行業,比如農業、物流園區等等。
根據長治縣在發布會上透露的消息,他們已經先期籌集母基金20億元,將來投資規模將達100億元。而記者了解到,根據計劃,在擁有20億元母基金后,將吸引投資機構資金80億元,使得首期投資規模達到100億元。此項目完成后母基金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吸引機構投資資金500億元。而這筆基金的定位是孵化器,能夠為長治轉型期間提供新的融資平臺。這筆規模龐大的基金,無疑將為長治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記者向長治縣政府宣傳部門、政府辦、縣委辦以及財政局等部門咨詢基金的運作情況,卻均被告知不清楚情況,同時也不知道哪個部門負責。
記者兩次聯系“長治基金”創建合作方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對方表示會了解情況,如果有需要會聯系記者。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當地傳言:
古黎國原址在別處
那么,古黎國的項目如何呢?此前,長治縣的宣傳資料顯示,炎帝在長治縣羊頭嶺下黎嶺村建都古黎國,教人農耕稼穡,開創了中華農耕文化的先河,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但是,實際上,在山西有一種更廣泛的說法,古黎國是在長治市東北部、距離長治縣數十公里遠的黎城縣。乾隆版的《山西志輯要》中記載,黎城屬潞安府,同時還記載這里屬于古代的黎國。當地早就流傳,黎城就是《尚書》中記載的“西伯勘黎”的古黎國。
2007年年初,經過一年多的論證,此前從黎城塔坡古墓群出土的十余件珍貴文物被鑒定為商周文物,墓地為古代黎國墓地,這也證實了黎城縣在西周時期為古黎國的說法。
“黎國的區域有多大,邊界在哪里,現在還沒有定論,沒有確切的記載。考古發現證明,黎國的墓地在黎城,最起碼我們可以認定西周時黎城肯定是黎國屬地,商代很有可能也在這里。”黎城縣文博館館長趙小輝告訴記者,根據已有的信息,人們現在還很難恢復黎國時人們的飲食起居的樣貌。“建筑、服飾等等,據我了解還沒有這方面資料。從現在出土的文物,人們可以看到當年貴族的一些生活習慣、墓葬習俗等。”這讓人們在“古黎國”體驗黎國百姓生活也成為不可能。
記者就古黎國原址的事情向毋總求證,他回答,那是幾千年前的事情很難說清,文化產業是展望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