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熟知長治縣情況的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包括長治基金現在很可能只是個“空架子”,只是個想法。而且6月11日當地將舉辦“中華祈福文化旅游節”,不排除借此事炒作以提高影響力。
記者手記
山西轉型該如何面對公眾?
這本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好事,甚至有網友盯上了這個大項目的水泥生意。然而,當記者嘗試將這些計劃的細節一一搞清楚時,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記者首先聯系長治縣縣委宣傳部,他們表示不清楚,并讓記者聯系當地新聞中心。同樣,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們不是很清楚具體哪個部門在負責,讓記者聯系當地政府辦公室。而記者又在政府辦公室“碰了釘子”,對方也說不清楚這筆基金的情況,也不知道是哪個部門負責,讓記者聯系縣委辦。
記者多番催促,縣委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應該是財政局負責。記者現場打通了財政局辦公室的電話,對方說,不是我們在管,讓記者問預算部。而預算部接電話的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己根本沒聽說過這件事。
記者告訴縣委辦工作人員,當時出席發布會宣布這則消息的是長治縣委書記裴少飛。對方說,這段時間剛剛換屆,縣委書記很忙,不能幫記者聯系。
于是,在各部門的推脫之下,這筆100億元規模的“長治基金”的來龍去脈就成了一個謎。
依托煤炭資源富裕起來的山西,毅然選擇了轉型。記者采訪多日深能感覺到其決心之大,執行力度之強。然而,轉型,并非只是經濟單向維度的轉型,而是在以往優厚的經濟基礎上實現的全方位變化。在呼吁硬實力增強的同時,不如也關注下軟實力的建設。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