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持續增長的山西個人存款,在4月份出現了逆轉。記者日前從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獲得的數據顯示,4月份,山西省個人存款的人民幣余額相比3月減少116.8億元。而在此前卻是一路增勢,盡管按照相關機構的調查,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的存款增速已經在明顯放緩。不過,這并非山西一地獨有的現象。央行4月份的統計數據同樣顯示,國內各大銀行的居民儲蓄存款銳減。
一直以來,“老西兒”喜歡把錢存在銀行,是出了名的。那么,這一次,在存款“驟減”背后,錢去了哪里?
錢放銀行越來越“難生錢”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大多數金融機構的存款增速一直在減緩。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一季度的數據顯示,3月末,山西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19465.67億元,同比增長15.47%。增速低于全國3.49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30位。同時,數據顯示,4月份,山西企業存款與財政性存款小幅增加的同時,個人存款卻在減少。
按照該行相關負責人的分析,“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省儲蓄存款增速明顯減緩,活期化程度提高。”按照銀行業內人士的分析,通脹預期的持續存在,可能是居民存款暫時“撤出”銀行的主要原因。“全國5月的CPI都漲5.5%了,山西5月的CPI也達到了5.0%,可現在存一年定期,利率才3.25%,錢存在銀行,不要說賺錢,還虧本呢,還不如買些黃金、白銀放家里更合算。”省城市民李鈺告訴記者。
除了不斷高企的CPI,年內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也被業內認為是導致個人存款間接減少的重要原因,“要貸款越來越困難了,所以,很多人只能把存款用活。比如,最近個人按揭貸款發放比較困難,很多購房者可能會以全款購房,導致銀行存款減少。”本地一家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于存款轉移,部分業內人士并不認同“存款搬家”的說法。“在目前CPI領跑存款利率的情況下,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居民存款的下降,屬于一種正常現象。”
錢不存銀行都投向哪里
那么,如果錢不存銀行,到底去了哪里?今年以來,“吸金”能力最強的股市和樓市卻一直在扮演弱勢角色。盡管如此,仍有不少從銀行撤出的資金在覬覦這兩大行業,等候絕佳的“抄底”機會。另外,收益相對不錯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藝術品等投資領域也被看好。
投向1
樓盤、商鋪仍有機會
當很多城市開始嚴控樓市時,各種炒房團也開始了“戰略轉移”。
當4月份,北京、天津等地房價紛紛出現環比下降,一線城市的限購令意外地成為周邊城市的短期利好。“在山西本地,可以分流存款的投資渠道并不多,不少山西人都看中了一些有機會的房地產市場。”山西盈瑞投資有限公司分析師關曉宇告訴記者,根據其了解,不少山西人都將資金投向了海南或限購較少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在一些新興的、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城市以及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很大投資機會,同時也幾乎不會被限購政策影響。”省內一家房地產開發商負責人解釋道。
另外,記者了解到,省城核心地段的商鋪和寫字樓同樣成為資金“閑置”者的首選。
投向2
資金等待抄底股市
股票市場,歷來一直是居民儲蓄轉移的主要歸宿。“連日來,股指一直單邊下跌,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把大量的錢從銀行撤出,就等著股市‘見底’時陸續建倉。”關曉宇介紹,這些預留資金中,也不乏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大資金,“目前既不在銀行賬戶上,也沒有用作他用,不少都處于空置狀態。”
投向3
理財產品上演“秒殺”一幕
毫無疑問,儲蓄資金分流出的最大一部分流向的是理財產品。其中,撬動存款的最大杠桿應屬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其中,一些預期年化收益率較高的產品要“秒殺”才買得到。
今年年初以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受到不少投資者的追捧。“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自己打包的金融產品,已經成為吸引存款的重要渠道。”關曉宇告訴記者。“今年理財產品銷售很好,去年發一只理財產品一般僅能募集幾個億,今年動輒可以募集到幾十億元。”一位銀行理財經理直言。
投向4
國債吸引力重現
在央行多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后,各種投資期限的儲蓄國債年利率也均大幅度地提高,相比同期存款利率,既可獲得較高的穩定收益,又無需承擔較大風險,對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吸引力不小。“去年,受通脹和加息預期的影響,國債銷售一度遇冷,今年以來,國債強勢回歸,不少人把自己的短期儲蓄存款轉變成國債,主要是因為國債收益率的提高。”一位銀行理財師表示,雖然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講,國債收益略顯偏低,但對于很多保守的中老年投資者來說,其穩定的收益仍占很大優勢。
投向5
藝術品投資同樣瘋狂
從翡翠玉石到紅木家具,從珍藏版錢幣到名人字畫……今年來,與藝術品市場有關的輪番炒作從來就未消停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居民存款,而資金的不斷進入,也讓這個市場的整體價格繼續水漲船高。
與普通個人大量購買理財產品的趨勢不同,一些資金相對充裕的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則更為多元化。“以前放在銀行以備急用的資金多,現在這樣的經濟形勢,與其放銀行,還不如買些藝術品,投資也好,收藏也好,既能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也可以保本增值。”中國銀行理財師劉洋說。
投向6
民間信貸風生水起
當銀行業信貸緊縮、企業資金需求卻仍旺盛的背景下,居民存款亦大量轉向民間,不管是私募還是人們傳統意義中所稱的“高利貸”,只要有“利”可圖,資金總是趨之若鶩。
用搜索引擎檢索“民間借貸”一詞,百度或谷歌上會出現大量與民間信貸業務有關的推介信息——“輕松,快速盤活資金,不再是問題,500強品質”“便捷貸款找××30秒申請1天到賬”……
“民間借貸的利息現在一路看漲,一般而言,月均利率不會低于3%,高一些的,可以達到6%以上。”關曉宇告訴記者,由于山西本地并沒有形成真正的民間借貸和擔保體系,不夠正規,因此,從此渠道分流的資金可能并不會太多。
另外,各方的信息也顯示,一些高端客戶投資私募股權的動力正在不斷擴大。“今年私募股權市場不錯,分流了不少高端客戶儲蓄存款。”省城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記者 張珍
■建議
對于今年以來的信貸數據變動,相關管理部門也相當謹慎,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建議:“要加大跟蹤監測頻率,及時掌握情況,同時在現有風險監測的基礎上,擴大監測的范圍,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相關政策和股市變動等對流動性的影響。”
來源:山西晚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