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沒有用井的資質,新開張的洗煤廠也還沒通過環評,沒有排污許可證,卻已經開始了生產。洗煤廠的老板帶領記者看了洗煤水循環的幾個池子,洗過煤的水在棚子內進行煤泥的沉淀,用過的洗煤水被抽到院子里一個水池中。那個所謂的蓄水池,只是在堆積起來的煤泥中挖出的一個三四米深的水坑,里面是滿滿一池子發紅的洗煤水,上面飄著一層煤焦油,池底也沒有防滲措施。
記者還發現,蓄水池的后面有一個管子,通過管子,池子里的洗煤污水可以直接流到后面的水溝里。
院子里黑色的煤泥水,摻著發紅的洗煤廢水,流到了低洼處的一條水溝,沿著水溝流向山下的河里。
記者在柳林縣張家村的山溝里,又發現了一個沒有掛牌的企業正在洗煤。
山西省柳林縣某洗煤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洗煤用的水源就來自張家村大隊打的深井。這口井也供村民飲用和生活使用,這家洗煤廠向村里大隊繳納一定的水費,引來井水洗煤。
那么環保手續齊全的洗煤企業排污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按照現在的生產工藝,洗煤已經可以達到水的閉路循環,實現污水的零排放。即便設備出了故障,也應該設有事故池來容納污水。
記者走訪了一家在柳林縣具有相當規模的私營洗煤企業山西宏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洗煤廠。在大門外,記者找到了排污渠,水渠中流出的是清水,但是在下方的暗渠里,卻不斷地流出黑色的洗煤水。大門左側的排水渠也淌出了洗煤水,通過管道,匯合成一股污水。
順著排污渠,所有的污水都流到了一個洞里,向洞底望去,約有五六米深,污水從這里轉入地下的暗渠。記者一路沿著運煤公路尋找污水的去處,終于在距離宏盛洗煤廠不到一公里處的公路旁,找到了出水口。記者看到,從不遠處流出的黑色的洗煤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河道。而由于受洗煤水的長期浸染,河道里的煤泥已經淤積了一兩厘米深。
記者挖了挖有污水流過的河床,淤積煤泥已經有十幾厘米深,黑色的洗煤水不斷地散發著臭味。
在呂梁市中陽縣瑞昶洗煤廠外的河流里,記者看到了同樣的場景,河里的水很少,整個河床都是煤泥的黑色。在工廠院子的角落里,記者找到了約半米深的水渠,里面也是積滿了煤泥,還隱約可以看到水流過的痕跡。瑞昶洗煤廠的工人告訴記者,即便不排污水,只要下雨,雨水就會卷著廠里的煤泥和煤渣流入河道,煤化廠外面的河里淌著黑色的煤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