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話
3月29日,山西省工商聯全體企業家副主席(副會長)向全省非公經濟人士發出倡議,要進一步發揚晉商精神,投身轉型跨越,承擔社會責任,提升晉企形象。
明清之際,晉商足跡遍及天下,執中華金融商業之牛耳500余年,形成了“節儉勤奮、明理誠信、精于管理、勇于開拓”的晉商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山西民營企業家秉持晉商精神,搭乘國家富民政策東風,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成為省內最具活力的經濟力量,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晉商自身發展的過程,也是承擔社會責任、回報社會、帶動鄉親共同富裕的過程,他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捐資助教、扶危濟困等,用實際行動,向社會表明,不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晉商是山西的金字招牌,晉商精神是山西的軟實力。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轉型新路”的關鍵時期,加之首屆世界晉商大會召開在即,需要全省人民包括全體晉商的共同努力。為了發揚晉商精神,提升晉企形象,凝聚晉商力量,宣揚優秀晉商,本報今起特辟專欄,報道晉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回饋社會、報答人民的懿德,以期讓世人了解晉商,讓晉商走向世界。
韓長安在山西可謂大名鼎鼎,許多人不清楚他的企業,卻知道他的善舉。
韓長安是潞寶集團的董事長,民營企業家。1994年創辦潞寶集團,從一個不到100人的小焦化廠起家,現已橫跨能源、電力、運輸、旅游、農業產業及高新科技等諸多領域,實現了企業由“黑色”向“綠色”的精彩轉身。目前,集團年銷售收入近百億元,每天為國家上繳稅金超過百萬元,并為社會提供了近萬個工作崗位,躋身全國民營企業百強之列。
但在公眾眼里,韓長安的企業遠不及他的善舉名氣大。他的大名頻頻出現于各大慈善榜上: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首屆全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感動山西”十大人物、中國百名好人榜……數不勝數。
韓長安這位曾經的煤老板,與人們想象中的富豪大不相同:衣著儉樸,待人隨和,一碗面條或“和子飯”就是一頓午餐。他不喜歡燈紅酒綠的應酬,不熱衷于炫富的“豪宅”“寶馬”,唯一癡迷的就是慈善事業。這位對自己小氣甚至有點“摳門”的民營企業家,對待公益事業卻出手大方,一捐就是千百萬。他從創辦企業的第二年起,每年就拿出10%的利潤投向公益慈善事業,修路、助學、扶危濟困……僅在全省捐建的“長安希望學校”就有100多所,17年間累計捐款達5億多元。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第一時間深入災區,把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1260名師生,用專列全部接到他創建的長安慈善學校過渡復學,并負擔其后三年衣食住行的全部費用。2010年玉樹大地震發生后,他又成建制接收了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1100多名藏族師生,到長安慈善學校過渡復學。為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他尊重藏民風俗習慣,聘請藏族廚師,還從青海購回牦牛肉、青稞面。僅這兩次義舉,韓長安就累計投入2億多元,被兩地孩子稱為“山西爸爸”。
“企業做小是自己的,做大是社會的。”韓長安坦言,“我是一位民營企業家,沒有改革開放,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民營企業和我韓長安的今天。我不會辜負社會的期望,要全力做大做強企業,為國家上繳更多的利稅;要傾力幫扶弱勢群體,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現已在沁縣投資近30個億,打造有機、健康、綠色食品基地,帶動全縣脫貧;要嚴于律己,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不忘全省還有452萬貧困人口;恪守‘節儉勤奮、明理誠信、精于管理、勇于開拓’的晉商精神,以實際行動迎接首屆世界晉商大會的召開。”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