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土豆找賣家,松塔的土豆不愁賣”。金秋時節,正值土豆收獲季節,在壽陽縣松塔鎮,前來購買土豆的客商絡繹不絕,滿載“松塔”牌土豆的卡車源源不斷地駛向全國各地。依靠創新制度發展土豆產業,松塔鎮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制度創新 農民致富“零風險”
在壽陽縣松塔鎮,土豆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幾年前,由于各家各戶種植面積較小,產量也不穩定,銷售情況起伏較大,市場價格也時漲時落,松塔鎮的土豆種植面積還不到1萬畝。“若想打消農民的種植顧慮,實現種植面積上的重大突破,繼而形成品牌產品,就必須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松塔鎮黨委書記宋潤平說。
早在2004年,松塔鎮的土豆種植專業戶李非牛就聯合5戶農民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這個小型合作社在幾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產銷優勢,參社人員逐漸增多。這是把傳統優勢產業——土豆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平臺,松塔鎮黨委、政府根據這一信息,在認真分析土豆種植成為優勢產業所面臨的困難后,提出一條新思路:支持合作社大膽創新,將運營方式由原來的參股分紅變為合作社承擔土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部成本,農民種植土豆所需的土豆種、化肥、藥劑等生產資料全部劃歸合作社統一采購,收益后費用再從中扣除,土豆的收購和銷售也歸合作社統一安排。
這樣一來,農民種植除了投入勞動力以外,資金投入幾乎為零,種植風險降到了最低。而合作社也因規模化優勢,擁有了土豆外銷的“話語權”,培育出來賣方市場。
運營模式的創新大大激發了農民種植土豆的熱情,松塔土豆種植業由原來的小、散、雜、低附加值、低回報率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轉變。短短幾年,松塔土豆種植面積已突破4萬畝,一躍成為“三晉土豆第一鎮”。合作社創新后,全鎮土豆種植面積凈增3萬畝,綜合收益高出24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