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國內放眼全球破冰前行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也是太重永不停息的追求。只要用心耕耘,歲月就不會荒蕪一寸土地。鏗鏘的歷史,注定與使命同行。一次又一次地展望未來,一頁又一頁地書寫輝煌,縱觀太重風電分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就是其中一頁閃光的記錄。
正如太重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創民所言:“太重風電一定要成為新的增長點,一定要爭當排頭兵。”與其說這句話是寄予的厚望,更不如說這是對太重風電人的肯定與贊賞。
不是嗎?2011年分公司成立當年,就創出了銷售收入4.5億元的驕人業績;第二年上升到6.5億元;今年猛增到13億元,業績年平均遞增超100%!所有的太重人都目睹了這樣一個事實:在太重分公司的序列里,風電分公司組建最晚,但步子卻邁得最大、最快!人們也許會問:風電分公司得以快速發展的秘訣在哪里?太重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志德作了精辟的詮釋:“風電分公司要敢于探索一種與其他分公司不同的、全新的經營模式,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要借助集團內部的資源進行主機設備制造;二是借助社會資源進行風電場建設。”事情的發展也正是沿襲了這條閃光的脈絡——目前風電機組從主軸、增速器到主機架、電氣部分直至全部控制系統,均由太重自己研發制造,零部件的國產化率超過70%以上。從最初的單一主機制造到現在的EPC總承包,使太重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權,而且也讓用戶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鑰匙”服務。
文章寫到這兒,記者手頭還有一份今年10月29日出版的《中國技術市場報》。該報紙頭版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隨著國家新能源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以風電、光電等為代表的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截至2012年底,我國風電并網裝機達6300萬千瓦,成為世界第一風電裝機大國。預計到2013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將超過7500萬瓦,風電發電量將達到1400億千瓦時。”記者由此感慨:太重的決策者不愧是英明的,早在“十一五”末,國家就調整能源結構,新能源產業成為國家鼓勵發展的亮點產業。太重集團積極布局,以風電整機以及增速器系列開發等為突破口,全面進入了風電、核電、水電等清潔發電領域。同時太重還創新技術路徑,加大產品開發,迅速形成規模,搶占市場制高點。目前太重所開發的4個系列風電整機設備,包括風電產品中最核心的增速器,全部是太重自己研發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產品均有了各自的市場。2012年在內蒙古察右中旗建造的這座新制造基地,年生產風電整機能力可達500臺。太重風電分公司已在黑龍江、山東、內蒙、山西等省承擔了7個總承包風電場。此外,在內蒙古、山西分別擁有110萬千瓦和75萬千瓦的優質風資源。下一步,分公司將利用手中的風資源,建設由自己運營的風電場。
采訪即將結束時,閻曉東經理一臉喜色地告訴記者:“太重是目前國內獨立自主完成1.5、2、3、5兆瓦雙饋和永磁系列風力發電機組開發的唯一廠家,到2013年9月底,太重風電已累計實現訂貨54億元。”談到日后的發展,閻經理更是充滿信心:“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被南亞、西亞、中東等國家看好,太重風電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已經指日可待。”
汽車在飛馳,遠處山頭上,那一排排銀光閃爍的“風車”依舊在不停地轉動,好似在頻頻揮手,又好似在寒風中高唱著一曲激昂動聽的《大風歌》……(通訊員 曹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