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縣體育館。 本報記者 余坪 攝
“5·12”特大地震給震中汶川縣帶來毀滅性打擊,全縣因災死亡15941人,失蹤7595人,受傷34584人;交通中斷;基礎設施全部癱瘓……直接經濟損失達643億元。
但汶川人堅強不屈,恢復重建進展迅速。截至去年底,汶川納入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已累計完工 455個,完工率為90.8%;累計完成投資210億元,完成率94.7%,受災群眾全部搬入新居。經濟強勁恢復,2010年全縣GDP增長34.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
印象
安徽日報記者羅寶:
如今,走進災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新砌起來的藏寨和民居,一所所嶄新而現代的學校和醫院,一條條新修成的平坦大道……這與第一次到災區采訪時變化之大,用“脫胎換骨”來形容毫不為過??梢杂脙蓚€字來形容:震撼!
華西都市報攝影記者楊濤: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攝入鏡頭的畫面慘不忍睹。如今,經過近三年時間的重建,災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鏡頭所及之處,都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片。
四川日報記者張守帥:
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已經舊貌換新顏,處處生機盎然。倒下去的汶川縣水磨鎮是一個充斥粉塵黑煙的山區工業鎮,如今走進水磨古鎮,仿佛來到了麗江。一路走,一路看,一幅水墨畫卷在面前緩緩鋪開。
新華網記者翟子赫:
時隔近三年,當我重返映秀,發現那個曾經滿目瘡痍的小城已經煥發了蓬勃的朝氣。在廣東的對口援建下,一排排新居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縱橫貫通;蔥翠的綠色爬上了山坡,幸福的微笑蕩漾在臉上。
讀圖

震后水磨打造旅游小鎮。

震前水磨鎮工廠林立。(資料圖片)
讀數
501個、2217719萬元
兩項數字分別代表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總數和規劃投資額。
重建中,汶川加快推進住房重建和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把住房重建與產業轉型相結合。加快建設藏羌生態文化走廊,為發展文化旅游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尋求“一三互動”:“一”,即著力建設“高產、高質、高效”農業;“三”,即著力打造“精品景觀、精美村寨、精致農莊”旅游業。
“四千萬工程”
即到2015年在汶川建成獼猴桃產業基地5萬畝、年產量超過1000萬公斤,建成大櫻桃產業基地3萬畝、年產量1000萬公斤,建成以雞、鴨、豬、羊為主的現代畜牧養殖基地、年出欄1000萬頭(只),建成岷江干旱河谷延伸地帶現代花卉基地,年產花卉1000萬盆。
大事記
□ 2008年
8月7日,廣東省對口支援汶川縣恢復重建工作組進駐汶川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 2009年
5月11日 都江堰至汶川縣映秀鎮高速公路正式通車。
12月3日,廣東省援建汶川縣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儀式隆重舉行。
□ 2010年
10月10日,廣東省對支援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慶祝大會在映秀鎮舉行,標志著廣東援建任務全面完成。
12月,汶川縣三江生態旅游景區通過國家旅游局專家組的評審,成為震區第一個AAAA級景區。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