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典禮,7名汶川地震遺孤為成都雙流棠湖小學升起了新學期第一面國旗。
7名升旗手來自六年級九班,這是棠湖小學的“安康班”,班上64名同學都來自全國最大的汶川地震孤兒安置基地“安康家園”。作為棠湖小學學生,他們已在這里生活學習一年半。
2009年6月,625名汶川地震遺孤從援助地山東日照回到四川,被安置在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并入讀當地教學質量一流的棠湖小學。
“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說實話,每天都會頭疼。許多孩子不愿說話,總是低著頭。一節課上下來,根本沒有人在聽講。”棠湖小學六年級九班班主任黃虎老師回憶道,“我發現,這些孩子當時最缺的就是自信。”
“有個叫蒲磊的孩子,喜歡和人打架,總是和外班同學起沖突。所有老師都奇怪,這個娃娃為什么會這么‘淘’。后來我才知道,這孩子可能有點‘弱勢心理’,總想通過什么方式證明自己。”黃虎老師開始明白,給予他們“區別對待”不是長久之計。
此前,學校考慮“安康”孩子因心理治療一年沒有上文化課,安排他們獨立編班。“安康班”從課程設置到考試內容,均與普通班不同。考慮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學校現在已經開始嘗試與普通孩子插班教學。
與其他孩子一樣學習考試,一樣參加社團活動,一樣參與比賽競爭,“安康”孩子不再是“區別對待”的對象。
“現在在我們學校,你甚至能明顯感覺到‘安康’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有‘亮劍’精神。”棠湖小學大隊輔導員雷朝麗老師介紹,“安康”孩子是全校運動會破紀錄最多的集體,國旗班訓練最棒的標兵……“他們生活、學習都在一起,相同的經歷讓他們更能吃苦,更有組織性,更懂得合作協調。”雷老師這樣評價。
幾乎所有“安康”孩子都參加了棠湖小學的社團活動。兼任合唱團輔導老師的雷朝麗告訴記者,共有12個“安康”孩子入選校合唱團。“有個孩子叫丁思鈺,特別安靜,很少聽到她講話。無論問什么,她都說‘不知道’,不愿意對人敞開心扉。合唱團排練的時候,我才第一次看到她笑的樣子。”雷老師說,現在的丁思鈺完全變了一個人,說話做事落落大方。“我覺得她是回到以前(地震前)的樣子了。現在,你能感到她在合唱團很開心。有時候她會主動幫我組織一下隊形,收拾一下教材,我知道她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不用專門教他們什么,也不必特別說什么話。有時候藝術對人的打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雷老師說。
學校特為“安康”孩子聘請的心理老師蔣利容介紹,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心理學專家定期會給這些孩子做心理檢測。從測試結果來看,這些孩子和一般孩子已經沒什么不同。“和大人不一樣,孩子不會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很深。測試結果看起來不錯,便是難得。但是如果說地震已經沒有影響了,那是不可能的。”
玉樹地震的消息傳到學校,平時大大咧咧的宋志瑞突然哭個不停,幾個老師勸都勸不祝心理健康課上,蔣老師問孩子們:“如果你有一支魔棒,你希望把世界變成什么樣?”相當一部分孩子寫的是,希望魔棒將世界變成是地震沒發生過的樣子。
蔣利容老師說:“無論如何,對他們來說創傷性心理輔導的一頁已經翻過,現在做的主要是發展性心理輔導——培養他們的自信、合作,幫他們成長為健康完整的人。”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六年級九班的后黑板成了孩子們的“心愿墻”。各色卡片上寫著: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我一定要努力奮斗才行啊1
“我將來要當一名軍人。”
“希望在這一年,我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不信命運束一生,只信雙手創未來。”
來源:中新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