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習仲勛有過很高的、中肯的評價是確定的
眾所周知,毛澤東對習仲勛曾有過多次高度評價,其中一些話不乏傳奇色彩。通常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毛澤東當面稱贊‘你比諸葛亮還厲害’”、“毛澤東第一次見習仲勛就贊其為‘娃娃主席’”等等,還有人寫文章的題目就是“讓毛主席無比敬佩的習仲勛”。賈巨川說,作為歷史工作者,首先應該具有優秀的史德,景仰歷史更應敬畏歷史,傳記作者的筆下,應當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把一個可經歷史檢驗、可資世人評說、可使傳主安息的人和事告訴讀者。“即使是為一個人著書立傳,也決不能把傳主推上神壇,對一個人的評價不應超越一定的歷史背景、時代趨勢、認識局限。”
他表示,毛澤東對習仲勛有過很高的、中肯的評價是確定的。他親筆為習仲勛寫過“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題詞。但其他的話有沒有演繹的成分?這需要我們加以辨析。“‘你比諸葛亮還厲害’以及‘娃娃主席’的話,毛澤東說過沒有?我沒有看到過相關的文獻資料。習老自己曾發表過回憶毛澤東的文章,在詳盡文字記述中也沒有這樣的話。他回憶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1935年12月的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聽報告,當時兩個人距離很遠;而二人第一次長時間談話,已經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因此這些話就值得商榷,不可人云亦云。假如主席曾經說過,那么習老自己應該記得最清楚,也會寫在自己的文章中。”
而至于“讓毛主席無比敬佩的習仲勛”的提法,就有些離譜了。在毛澤東面前習仲勛是學生,是晚輩,是領袖與地方干部的關系。而且以毛澤東的氣質,讓他“無比敬佩”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下級也不太可能。
賈巨川說,歷史的真實要靠語言的平實來體現,沒有見諸于歷史文獻的、沒有親自查閱考證的資料,都不應予采信。人常說史書的生命在于真實,寫史就不能拿“生命”當兒戲。“我的資料和事實依據,主要選自中央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陜西省及甘、寧、青、新等省(區)檔案館保存的習仲勛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稿、書信、電報、講話記錄等,也包括發表在書籍、報紙雜志以及內部印刷品上的各類消息、通訊、圖片和言論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出版的《習仲勛文選》、《習仲勛革命生涯》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也為資料的核實、選用提供了相應佐證。”
《習仲勛傳》五大看點
《習仲勛傳》(上卷)從1913年習仲勛出生寫起,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間跨度長達36年。反映了習仲勛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為陜甘邊區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的革命經歷和貢獻。作為關于習仲勛同志的第一本全面翔實的傳記,該書面世后,受到社會各界讀者的廣泛關注,更在專家學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李東朗曾為該書總結了五大看點:
一是習仲勛在陳家坡會議上是如何表態的?
習仲勛21歲就當選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危難時刻的正確決斷,顯示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一個典型的、頗能反映習仲勛領導才華的事例就是1933年8月召開的陳家坡會議。在討論決定以后革命方針的陳家坡會議上,兩種對立的意見“爭論得十分激烈”,會議“從當日下午一直開到第二天太陽大照時才結束”。而作為會議執行主席之一的習仲勛的意見,對會議最后決定成立新的陜甘邊紅軍總指揮部,統一領導紅軍開展游擊戰爭的結果,至關重要。在劉志丹等紅26軍主要領導人身陷終南山未歸的情況下,面對資歷較自己老的同志的不同意見,習仲勛旗幟鮮明的主張,顯示了他高瞻遠矚的洞察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華,對會議形成正確的決策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習仲勛是如何面對錯誤肅反的?
1935年9月下旬開始,西北革命根據地發生錯誤肅反事件,逮捕了劉志丹等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干部,錯殺200多人,造成西北革命的嚴重危機。習仲勛罹禍其中。肅反主持者準備活埋被監禁的同志,甚至土坑都已經挖好。慶幸的是這時中共中央長征到達陜北,制止和糾正了錯誤的肅反,釋放了劉志丹、習仲勛等100多位被關押的同志,挽救了西北的黨組織和西北革命。但是,由于當時形勢和條件的限制,肅反主持人的錯誤沒有得到糾正,習仲勛遭遇了不公正,但他愉快地接受了這些安排,在很困難的形勢下堅持關中游擊戰爭,開辟紅軍西征新區,工作卓有成效。危難時刻見精神,習仲勛在這次肅反中及其以后的表現,充分彰顯了他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強黨性和崇高風范。
三是被錯誤肅反的習仲勛是如何獲救的?
長期流行一種說法,說毛澤東到達陜北吳起鎮,了解到劉志丹等被逮捕后,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這個說法有誤。首先,當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對劉志丹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其次,直至幾近一個月后,在了解更多情況后,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沒有完全否定這個“肅反”。第三,關于派王首道等前去制止錯誤肅反的地點和時間,不是在剛剛長征到達吳起鎮之時,而是在11月初中共中央到達甘泉下寺灣后。其時,在聽取陜甘晉省委和紅十五軍團領導人匯報,更多了解肅反情況后,毛澤東、張聞天一致表示:陜北肅反搞錯了,要糾正。
四是習仲勛是如何反對康生,直言反“左”的?
當“左”傾大潮在土改運動中開始蔓延時,習仲勛再次“不同凡響”:對風靡一時的康生晉綏土改“經驗”,明確提出異議和批評;在黨的會議上,反復申說自己對老區土改的看法;一個月時間內,三次上書毛澤東,直言反“左”。在“左”傾大潮洶涌并且頗有來頭之時,敢于倡言反對,需要大智大勇,需要負責、奉獻精神。歷史的真實情況是:毛澤東非常重視習仲勛的這些實事求是的意見,兩次批示“我完全同意仲勛同志所提各項意見”。
五是毛澤東為什么贊譽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在中國革命史上,革命的發動和人民對革命的擁護和參加,是經過共產黨人大量艱苦、細致工作的結果。習仲勛就是這樣一位密切聯系群眾的共產黨人。“大量的工作是習仲勛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他去過問。凡熟悉這段歷史的同志,都為仲勛同志扎實的工作作風、任勞任怨的品德、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動,認為他是搞地方工作的一個典范”。也正因如此,毛澤東贊譽習仲勛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