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巨川表示,從黨史研究的角度,從西北革命斗爭史角度總結傳記的內容,這五大看點十分準確,基本概括了習仲勛前半段革命生涯的主要經歷和重大轉折。同時他也說,自己的寫作出發點是寫一個客觀而真實的人,在敘述歷史事件的同時,通過豐富、翔實的史料,樸實清新的寫作風格、精雕細刻的文字鍛造,使歷史人物走出歷史,進入現實生活,使習仲勛的生平、事跡,特別是他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和鮮明個性躍然紙上。讀罷掩卷深思,讀者可以感受到習仲勛同志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對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求實務實的優良作風以及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習仲勛優秀的政治品質突出地表現在能夠密切聯系群眾,關心愛護群眾,從而深受群眾的愛戴
為歷史人物作傳,很容易簡單直線地敘述其一生,這樣的傳記給讀者的感覺會很單薄。《習仲勛傳》則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習仲勛的生平活動與思想放到黨在陜甘寧地區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把他融入當時參與革命的群體之中。這樣一來,讀者就可以通過完整的歷史進程,更加清楚地認識他,并通過其革命足跡,了解陜甘寧地區革命運動的萌生、發展及其中的曲折歷程。
正是由于從未想過要把自己筆下的傳主推向神壇,因此賈巨川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可信的習仲勛。他說,自己所理解的習仲勛的一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歷程。這個歷程中離不開自己的努力、戰友的幫扶、上級的栽培和人民群眾的擁戴。習仲勛是一位實事求是、富有經驗、緊密聯系群眾的黨的工作者,“習仲勛是眾多政治局委員中的一員,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是黨和國家集體領導人中中堅的一員,黨中央在其生平中已經作了評價,這應該是最權威、最客觀、最準確的評價。”
習仲勛優秀的政治品質突出地表現在能夠密切聯系群眾,關心愛護群眾,從而深受群眾的愛戴。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夠得到群眾的熱心幫助。對于習仲勛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在西北局會議期間黨組織給他做的鑒定中有很生動的表述,稱他為“黨的寶貴的群眾領袖”。這種品質和作風始終在習仲勛身上得到保持,他多次強調“永遠不要脫離群眾”,“必須深入群眾……走出機關,走出城市,深入下層,發動群眾,只有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才會有力量,才會有辦法”。
習老親自審閱了約20萬字的內容,并最終給出了“原則同意”的書面答復
作為一名嚴謹細致的黨史研究者,賈巨川自覺用史學家的眼光與視角來寫作習仲勛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