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玲出生在內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1991年,她離開了自己工作了六年的教師崗位隨丈夫搬到了通遼,但是卻找不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那時候,她只能打打零工,做過街頭小販和建筑工人。
“我給孩子買新衣服的錢都沒有,”她回憶道。
從小沒有碰過針線的牟春玲被逼無奈平生第一次拾起了裁縫活,但是她學的很快,并且接起了左鄰右舍的生意。她開玩笑說自己似乎有祖先留給自己的天賦。幾年之后她成了一個成功的保險推銷員,后來還開店買起了名貴的赤峰雞血石,生活境況也大為改觀,但她說自己一直有個夢想開一個自己的裁縫店。
牟春玲的姑媽是她的第一個老師,但是老人家很多年沒有做了,對于不少細節也已經模棱兩可。于是,牟春玲走訪了很多博物館,也向不少老藝人拜師學藝。這些藝人大多已經八十好幾,有些樣式已經瀕臨失傳。牟春玲將它們一一收集,又加上了一些自己創新的款式,并給這些枕頭貼上了新的名字:“孝莊枕”。
“給貴族用的東西不在于外表多么奢華,而在于對細節的苛求,”牟春玲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個繡球狀的枕頭。“比如一公分的布,一般的衣服只要四針,我們做的枕頭卻要用上八針。可以說做這樣的東西費時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