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本·拉登》:
美中情局長批電影《刺殺本·拉登》
《刺殺本·拉登》電影場景
美國中央情報局代理局長邁克爾·莫雷爾,在21日發給中情局雇員的一份內部通訊中批評熱門影片《刺殺本·拉登》夸大刑訊逼供獲取情報的重要性,給公眾造成“錯誤印象”。莫雷爾眼下是接替前任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的頭號人選。彼得雷烏斯因婚外情丑聞于11月辭職。
影片中,中情局審訊人員用酷刑審訊的情節最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公認的酷刑“水刑”,調查人員動用酷刑獲得關鍵情報,拼接出拉登逃亡蹤跡,直至鎖定他的所在。
“不是這樣!”莫雷爾在發給中情局雇員的一份內部通訊中說,法新社22日根據這份通訊發出報道。這名中情局臨時掌門人說,這部影片“制造一種錯誤印象,即強化審訊方式是我們正式拘押和審訊程序的一部分和找到拉登的關鍵,這不客觀”。莫雷爾聲明,“多樣化的情報”促使中情局分析師作出結論,圈定拉登藏身地。不過,他承認“一些情報來自遭受強化審訊的在押人員”。
他說:“中情局公共關系辦公室與電影制作者有過溝通,但我們無法控制最終產品?!?/p>
中情局不滿影片夸大嚴刑逼供
美國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13日揭曉金球獎提名名單,《刺殺本·拉丹》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導演三個主要獎項的提名。
《刺殺本·拉丹》定于19日在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和第二大城市洛杉磯首映。影片主角是中情局女特工“馬婭”,本·拉丹喪生前大約8星期,她奉命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在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與一名中情局審訊官合作。
影片中,美方追蹤本·拉丹的努力屢受挫折。不過,對一名在押人員的審訊顯現轉機。審訊人員連續對這名在押人員施以嚴刑,包括囚禁在一個小盒子內、殘酷毆打和以水嗆面,在押人員終于供出本·拉丹隨從的名字,幫助中情局人員最終確定本·拉丹的藏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