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紅色旅游作為江蘇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旅游獨樹一幟的一面旗幟。構建江蘇紅色大旅游格局十分必要,也勢在必行。紅色旅游要做強做大,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進一步理順展館的管理和營銷機制。現在,江蘇很多展館、紀念碑(塔)的管理屬于文化部門管理,由于隸屬關系、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不同,與相關旅游部門、教育部門聯系不夠密切,處于相對封閉狀態或松散型合作狀態,有的還與周邊景區和宣傳、教育部門缺乏協作,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協調相關主管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真正做好江蘇紅色旅游發展的長期規劃。同時,要花精力加大紅色旅游營銷方面的外延拓展,增加旅游項目,豐富旅游內涵,開發經營紅色餐飲、紅色體驗、紅色旅游紀念品等,增加旅游消費。
二是紅色旅游景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很少。這次“紅色旅游行”考察采訪的眾多景區中,尤其是新四軍的抗戰根據地和抗戰紀念館這塊較多,但是因為行政區劃等原因,各地在旅游景點與線路推廣時都是“各掃門前雪”,在旅游活動中難以形成系統的線路與品牌,讓廣大游客無法真正系統、全面了解比較完整的歷史主題和重大事件。可以把相同的歷史事件、歷史脈絡和革命人物主題景區以發展脈絡、歷史階段、重大事件等串聯成不同題材的紅色旅游線路,例如,全國以新四軍抗戰為的5大主題紀念館中,除了安徽涇縣的新四軍軍部與皖南事變發生地紀念館外,4個在江蘇,可以串成新四軍抗戰救國歷史旅游線路。可以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常州三杰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無錫秦邦憲故居和張聞天舊居、邳州小蘿卜頭紀念館等偉人遺跡為主題串聯成的歷史人物旅游線路。也可將海安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泰州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無錫江陰渡江戰役紀念館、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南京總統府等景點,串成解放戰爭勝利旅游線路。通過專題線路的整體策劃和打包宣傳,容易擴大影響力。
三是全省較為完整與系統的宣傳推廣紅色旅游不夠。目前,江蘇的紅色旅游景區建設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是紅色旅游宣傳力度與影響力過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各紅色旅游景區借助網絡媒體平臺的宣傳不足,宣傳面狹窄。江蘇省旅游局和中國江蘇網聯合組織的這次中國重點網絡媒體聯合采訪活動在全國走出了一條新路,開創了紅色旅游宣傳的先河。據初步統計,活動開展以來,發布相關信息近6萬條,網絡媒體的持續性宣傳效果和瞬間宣傳爆發力優勢在此突顯無疑。
四是隨著《旅游法》的頒布和實施,休閑度假自駕自助游日趨火爆,各地如何將人文旅游資源與紅色旅游資源融為一體,將觀光旅游、度假休閑旅游和紅色旅游有機結合是一篇大文章。只有把各類旅游元素有機整合起來,形成合適的旅游線路,才能出現多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發展態勢。各地旅游、文化、教育部門不僅僅局限于自己手中的有限資源,以及當地的旅游資源,還要應當放開眼界,與周邊區域進行各類資源的有機整合,才能把江蘇的紅色旅游做大做強,才能真正形成美好江蘇旅游品牌,也才能把江蘇的紅色旅游宣傳推廣出去,讓更多的游客了解江蘇紅色旅游的豐富多彩。
江蘇能否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的關鍵之處,在于江蘇旅游在新的歷史階段高舉創新發展的大旗,奮力推進旅游產業的全面大發展、大跨越。通過此次網絡行,記者們深刻了解到,江蘇不僅僅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還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彩的民俗風情,許多有待進一步開發的綠色生態休閑旅游資源等等。相信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下,創新發展理念,理順各種投融資渠道和經營管理機制,做好系統規劃,整合各方資源,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相信江蘇旅游會形成千帆竟發、萬馬奔騰、激流爭先的氣勢,江蘇走向旅游強省邁進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更有底氣;同時,我們也堅信,江蘇建成旅游強省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