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10:30,文化部有關負責人在兩會新聞中心接受中外記者集體采訪。
[光明日報記者]有一個問題請問周部長。據我們了解,目前在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偏遠地區的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一年到頭很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請問文化部將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周和平]非常感謝你關注農村的文化建設。農村的文化建設也是目前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如你提出的那樣,現在農村的文化建設確實比較滯后,有的地方的設施還比較陳舊,有的地方還沒有形成體系。
從文化事業的投入看,我剛才談了,2006年的時候文化事業費是158億,用于農村的卻只有40多億,還不到1/3。另外,縣以下的就更少了。如果按人均算帳的話,每個農村人口享有的文化事業費只有1.48元,所以說多數的文化事業費分布在城市,農村的水平偏低。如何解決農村的建設問題,這是我們最近幾年,或者說是一個時期內工作的重點。
剛才談到了,下一步要在設施建設上加快建設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同時陸續地對村一級建文化室,要給予適當的支持,使每個行政村能夠建有文化室,使鄉鎮的文化站具備能夠提供公共服務、能夠組織群眾開展文體活動,同時能夠進行市場管理的職能,使村里的文化室能夠發揮就近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作用。
第二個方面,要加大對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使每一個行政村能夠培養幾名業余的文化骨干,使鄉鎮文化站的工作者具備行使職能的能力。
第三個方面,繼續實施這些重大的文化工程,比如文化資源共享、送書下鄉等等工程,要以農村為重點來開展。
第四個方面,挖掘農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資源,使村民立足于當地的文化資源開展各類活動。
第五個方面,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因為農民既是文化的享受者,又是農村文化活動的主體,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參與農村的文化建設。現在農村已經出現了一批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等等形式的文化組織,包括民營的劇團,對于這些,政府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使它得到發展。
最后,政府還要繼續采取“政府買單、農民免費享受”的這種服務形式。比如拿出一些錢,鼓勵劇團,包括國有的、民營的劇團到農村演戲,使農村的文化活動逐步地活躍起來,使農民也能夠看書、看報、看電影、看戲,接受文化素質方面的培訓,參加群眾性的文體活動。謝謝。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