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華文報刊與辛亥革命”專題研討會于近日在洛杉磯召開,研討會由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等僑學界社團主辦,美華裔傳媒界代表人物方李邦琴專程從舊金山前來出席研討會。
參加研討會的社團領袖和學者認為,早期的美洲華僑報刊在傳播革命思想、加速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喚醒美洲華僑民族意識、為華僑參加革命做輿論動員、籌集革命經費等方面為辛亥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
曾經在2000年成功收購美主流媒體《觀察家》報系的華裔傳媒大亨方李邦琴女士,也是當年美洲同盟會機關報《少年中國晨報》的現任董事長,她在主題發言中介紹了被孫中山先生譽為“國民之導師”的《少年中國晨報》從1909年創辦周刊開始到1910年8月正式發行日報、以及隨后的發展過程。《少年中國晨報》作為美洲同盟會的機關報、是孫中山在舊金山創辦最早的革命黨機關報。
該報當時由美洲華僑青年管理發行,成為同盟會在美洲最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進行革命活動的聯絡點、發動廣大華僑募集經費支持辛亥革命的最主要華文報紙之一。該報的發行也使得美洲華文報刊的版面安排以及新聞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忠實記錄當年海外華僑的革命史的同時,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做輿論宣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美洲華僑史學會特邀研究員、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會長任向東博士在發言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份近代化的華文報紙周報《金山日新錄》、華文日報《沙架免度新錄》都是18世紀50年代在美創刊發行。孫中山先生特別重視美洲華文報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后,首先改組興中會機關報《檀山新報》。并在該報上發表了《駁保皇黨報》、《敬告同鄉書》兩篇著名文章。
在辛亥革命前,美洲各地支持革命的華文報刊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多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華文報刊對于報道中國國內形勢、宣傳革命思想,日益壯大革命黨的聲勢、支持和動員海外華僑支持反封建革命等方面更是不遺余力。
辛亥革命元勛黃興的孫女黃儀莊女士在發言中以《大同日報》從保皇派報紙轉變為革命派報紙、著名的《大同日報》易幟事件為例,介紹了在亥革命前夕,美洲地區革命派報刊與保皇派報刊之間發生的兩次大論戰。通過兩次論戰,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派的轉變,保皇派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為辛亥革命的發動并最終取得勝利作了思想上、輿論上的準備。
全美華人華僑紀念辛亥百年組委會執行秘書長趙湘君,在會上介紹了臺山籍華僑伍盤照所創立的當時全美最大的華文報紙《中西日報》,該報在當時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社會影響力,所發表的新聞和評論削弱了保皇派對華僑思想的禁錮和影響。為支持孫中山先生在美傳播革命思想,伍盤照曾免費印刷民主革命家鄒容所著的《革命軍》11000本,由五洲洪門致公堂寄望美洲、南洋各地,在僑胞中廣為發散,廣泛地傳播了革命思想。
僑團負責人和學者一致認同美洲華文報刊與當時世界各地的華文報刊一樣,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呼吁海內外人民把“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最終以星星之火造成燎原之勢,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實現。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