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新疆的人工影響天氣水平,新疆每年“向天”能要多少水?答案是,相當于37個天池的水量。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聽取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氣象法和氣象條例的情況匯報,記者據此了解到,目前新疆年均飛機人工增雪作業面積達34萬平方公里,年增水60億噸(約合60億立方米),根據天山天池1.6億立方米的容量,我區每年人工影響天氣增水量約為37個天池的水量。如此大規模、高水平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新疆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取得了明顯的綜合效益。
據了解,新疆水資源總量8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9億立方米,地下水43億立方米。單位面積產水量僅為每平方公里5.3萬立方米,列全國倒數第三位。2011年新疆經濟社會總用水量為523.51億立方米,約占水資源總量的60%。而我區“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目標是,“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用水總量要控制到515億立方米。對于普遍存在的缺水矛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明確提出,向天要水刻不容緩。
人工影響天氣,是指運用云和降水物理學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劑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氣過程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轉化的一項科學技術措施。一些較嚴格的試驗表明,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冷云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
據了解,新疆從1957年開始進行人工增雪作業,在全國最早,逐漸成為全國的“人影大區”,人影事業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功不可沒。然而,新疆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反差太大,加上各種因素導致的冰山冰川萎縮、地下水位下降,需要更多的云水資源來轉化補給。新疆上空循環的云水資源非常富足,每年流經新疆上空的水汽可達6114億立方米。
目前,全區已建成覆蓋83個縣市的監測、指揮、作業網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達到1650個,“三七”高炮660門,火箭發射系統969套,投入作業飛機兩架,建成奎瑪流域、伊犁河谷等五大人工防雹作業聯防體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投入近3億元,用于組織實施空中云水資源綜合開發工程項目建設。
實習編輯: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