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記清脆的拍賣槌聲,蘇州名工雕刻的和田玉子料擺件以380萬元的價格成交。這是新疆拍賣企業在2014年成交的較高金額的文化藝術品之一。
自治區商務廳最新公布的拍賣行業數據顯示,2014年,新疆拍賣企業總數達86家,總成交額為41.93億元,比2013年增加0.5億元。
多數拍賣行業人士認為,在市場買氣不足的壓力下,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新疆拍賣行業增長乏力,整個行業即將步入調整期。
土地房產仍是主體
拍賣是現代服務業中不可或缺的行業,在國有土地、政府罰沒和司法機關處置資產、文化藝術品以及規模龐大的社會私有財產處置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昨日,記者從自治區商務廳了解到,去年,新疆拍賣企業的主要業務中,房地產成交額21億元,土地使用權成交額10.84億元,兩者成為拍賣業務主體。
此外,股債權成交額2.5億元,無形資產成交額2.1億元,農副產品成交額1.19億元,文化藝術品成交額0.77億元,機動車成交額0.75億元,其他成交額2.78億元。
自治區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處長陸禮華認為,2014年的數據顯示,房地產拍賣呈小幅回調,但基本保持穩定,土地使用權漲幅較大,同比增長88%。
同時,無形資產、農副產品等新業務品類小幅增加,表現出一定的發展潛力。
記者通過走訪、電話采訪10家拍賣公司了解到,金融機構委托的不良資產拍賣、法院委托的強制拍賣,是拍賣公司的主要業務來源。
一名本土拍賣企業負責人透露,以土地使用權、房地產為主要標的的政府委托拍賣業務,是很多本地企業的“救命稻草”,其他業務不少為零。
為何不拓展新興市場?這位負責人表示,信息、人員是最大限制,拍賣企業要進入一個新興市場,需要時間和成本的投入,對企業來說都是考驗。
新疆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新疆嘉盛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耀華介紹了拍賣市場新興業務面臨的難題。他說,以文化藝術品為例,把關不嚴容易導致贗品較多,拍賣新疆本土藝術家的作品還可以,而拍賣國內外知名藝術作品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另外,農副產品拍賣在新疆屬于新起步的業務。不像云南的花卉拍賣、沿海地帶的活魚拍賣等,已經過多年發展。
陸禮華認為,新疆拍賣對土地和房地產的依賴性較大,文化藝術品、農副產品、無形資產等新興市場仍在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