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中國霍城,中國西北國境線上的一個小城,是古絲綢之路的北道。曾是中國古代西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她北依天山,南瀕伊犁河,西臨哈薩克斯坦,東靠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溫潤的河谷氣候,讓這里成為塞外江南,29個少數民族的38萬各族群眾在這里繁衍生息,多元文化交相輝映、延綿流長。
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瀚海綠島”的美稱,霍城縣又是伊犁州的旅游資源大縣。境內有元代古都-阿里麻里古城遺址、清代新疆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惠遠古城,“伊犁第一景”-果子溝,“綠洲中的大漠”-圖開沙漠,“東方小夜曲”草原之夜的家鄉-可克達拉草原,國家一級陸路口岸-霍爾果斯口岸,全國薰衣草生產基地,更有煙波浩淼、變幻莫測的新疆第一高山湖泊——賽里木湖,這些集有草原文化、將軍文化、軍墾文化,還有邊塞文化。這種旅游要素的集聚和各種文化交融在一起,在國內也很少見,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為霍城縣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霍城,集新疆風景于大成,惠遠古城歷史之赤,賽里木湖水之靛,果子溝峽谷之碧,薰衣草花田之紫,圖開沙漠之金,可克達拉草原之青,彩色珍珠般散落在霍城大地,絢爛、奇幻。風云更迭,名人往來,往昔的輝煌鑄就了今天繁榮富庶、神秘繽紛、明媚幸福的霍城。
此外,霍城縣大力開發以霍爾果斯口岸為重點的邊境體驗游;以惠遠古城為重點的歷史文化游;以蘭干鄉民俗風情為重點的民俗風情游;以果子溝—賽里木湖、圖開沙漠、大西溝、怪榆溝為重點的自然生態游;以薰衣草產業帶為重點,以葡萄莊園、可克達拉風情園、特色農家樂、維吾爾族民居為輔的特色鄉村游等旅游產品。
霍城縣按照 “打造世界級旅游精品”的總體要求,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打好區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這三張牌,大力發展旅游業。通過實施名湖、名城、名花“三名”戰略,全力打造了果子溝-賽里木湖、惠遠古城兩個精品景區及美麗的薰衣草田園,為游客們展示了霍城的獨特魅力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七批江蘇援疆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入先進的旅游發展理念,提出了“五彩繽紛看霍城”的旅游思路,即綠色的希望、紅色的記憶、紫色的誘惑、金色的收獲、白色的暢想,讓更多的人前來觀賞高山、湖泊、草原、沙漠、奇果、異獸、香花等美景,形成春游湖、夏聞香、秋嘗果、冬看雪的濃厚旅游氛圍,讓世人深切感受到霍城好美、好玩、好奇;通過舉辦薰衣草旅游節,分別到江蘇省無錫、江陰、烏魯木齊等地舉辦旅游招商推介活動4次,簽訂旅游合作意向7個,協議資金3.72億元。同時,爭取自治區、自治州旅游發展資金115萬元;通過建立霍城旅游網站、微博,組織旅游企業參加展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等多種形式宣傳霍城縣旅游,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打造霍城旅游產品和旅游品牌,極大地提高了霍城縣旅游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全年累計接待游客88.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和49.8%。通過在國內主要媒體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使更多的國內外游客了解霍城,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2013年的旅游工作中,霍城縣在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做好景區規劃的同時,以霍城優美的自然景觀、可口的美食、絢麗的民族歌舞、民俗探訪、手工藝品等具有濃郁邊陲風情的旅游產品為主要元素, 通過1月25日在伊寧市舉辦 “走進美麗霍城”旅游文化主題活動啟動,開展“大家唱霍城”、“大家看霍城”、“大家繪霍城”、“大家寫霍城”、“大家游霍城”等系列活動,組織“新歌唱霍城、美圖說霍城、名家繪霍城、作家寫霍城”等系列活動,推動旅游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霍城旅游形象,增強知名度和美譽度。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將大自然賦予的自然優勢全方位展示出來,在景區建設、旅游推介、商貿流通等方面,“三措并舉”加速推進特色旅游業的全面發展。使旅游業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實現 “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