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風送爽,碩果累累。“政策好呀,耕地包給公司了,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新疆霍城縣農村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笑容掛在農民的臉上。
發展新品種薰衣草是霍城縣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拉動土地集中流轉的重要舉措。引進的XDT—05新品種薰衣草是搭乘神州7號飛船在太空實驗、陸地試種成功的新品種,花絮紫中透白,出油率比當地薰衣草高出20%。去年以來,霍城縣引進解憂公主等企業,種植XDT—05等新品種薰衣草1萬畝。
蘆草溝鎮四宮村黨支部書記潘林指著眼前紫波蕩漾的薰衣草說:“全村種薰衣草3200多畝,一半由企業經營;另一半農戶按畝數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管統收。”
提道種薰衣草的好處,村民丁敏祥一個勁地說:“我的6畝薰衣草是去年栽的,今年還沒到盛產期,畝產干花80公斤。現在,受旅游人數的減少,薰衣草干花降到每公斤30多元,這樣每畝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秋花畝收入超過3000元,比種甜菜、玉米每畝高出600元多元;還有薰衣草管理粗放,勞動量小。”
今春,經蘭干鄉黨委爭取,伊豐制種公司在該鄉建立穩定連片制種玉米基地,拉動了該鄉土地集中流轉5000畝。其寧巴克村歷來缺水受旱,往年每畝耕地的發包價在100元以內,種玉米畝均純收入不超過400元。如今,其寧巴克村土地被伊豐制種公司承包,村民不花一份氣力,就能拿到每畝600元的承包費和縣里每畝100元的補助款!還享受到伊豐公司增產部分的分成,其秸稈歸村民養畜自用。
土地流轉是農民得實惠的好事,可在其寧巴克村做起來很難。其寧巴克村黨支部書記阿不米提沙吾提說,2月8日村里召開土地流轉的大會,沒有一個同意的,理由多得很,主要擔心土地以后不退。以后村干部包戶做村民的工作,好說歹說,村民疑惑逐一破解。3月初,298戶的2000多畝地被流轉到伊豐制種公司,流轉期為五年。
伊豐制種公司經理段敬義說,縣里引進了遼寧鐵嶺農科院技術和資金,他們公司代繁‘鐵研58號’、‘鐵研120號’等新品種玉米種子。為確保制種玉米及時供水,實現制種玉米穩產,公司投資在蘭干鄉打了兩眼灌溉井,解決了困擾土地旱情問題。據了解,全縣建成高標準制種田2萬多畝。
其寧巴克村民阿不杜艾里,對當初反對土地流轉的做法很后悔:“村干部算細賬,這些旱地種啥都沒有伊豐公司的發包費高,還要搭上勞務,我清楚這些。但習慣于錢到腰包了,才認土地流轉增收這個理,我們笨老筋過時了!”阿不杜艾里說,全家的8畝土地被流轉后,他與妻子在金山葡萄莊園打工收入已有2.3萬元,加上土地的發包費,半年時間比上年全年增收1萬多元,到年終增收超過2萬元呢。
土地集中流轉也給村里帶來了收益,其寧巴克村集體機動地200畝,發包價由往年的每畝100元增加到600元,加上縣財政補助的100元,機動地發包費一年就是14萬元,村里用這筆錢為89戶農戶通了自來水。
“發包價基本是上年畝均純收入,農民不干活拿回了土地收入。”縣農業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農戶是粗放型經營,產出低,而承包商是大面積集約化經營,種的都是科技含量高的現代農業,產出很高,當然利潤空間大。” 工作人員一語道破緣由。
在新品種實驗基地,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龔存旺指著眼前郁郁蔥蔥的一片農田說:“為推廣科技含量高的農業新品種,我們聘請了新疆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的劉戈宇博士,作為新品種推廣的技術員。”
“200畝地里全是茴蒿、驅蟲斑鳩菊、鷹嘴豆新品種!”頭戴遮陽帽、戴著眼鏡的劉戈宇博士接過龔存旺的話茬:“從長勢來看,霍城的氣候適宜這些作物生長,為今后大面積種植提供了依據。”
龔存旺介紹:“伊犁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在霍城建成了1.2萬畝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發展現代農業,拉動土地集中流轉,促進農民增收重頭戲還在后頭呢!”
在惠遠鎮一塊田地里,筆者看到半人高的北美海棠、丁香、白蠟、法桐等樹種郁郁蔥蔥。在現場的山東同濟園林公司經理李海濱說:“今春,公司投資1億多元,承包了農民的這片土地,建成了3000畝的高科技綠化樹種農業園。”他說,隨著伊犁旅游的開發,宜居生態城鎮的興起,綠化樹種市場很大,對在霍城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充滿信心;明年投資5億多元建奇石城和休閑型農家樂。
霍城縣農業局局長曹世平說:“今年霍城縣土地流轉近10萬畝,1.5萬多名勞力從自己經營的土地上解放出來,大部分被轉移到外地的園林綠化、農業科技園、建筑工地。上半年,這些被轉移的1.5萬多名勞力人均創收1.3萬多元,實現增收2億元。 ”(通訊員 張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