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則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書法,它首先可以是書法的任何書體,也可以完全突破書法的書寫規范,進入到一種更加自由表現的形式中,在漫書藝術中,可以將漢字的筆劃完全解放,它甚至可以是抽象的線條、可以是整幅作品畫面的一個構成部分、可以通過與色彩的融合包含體現更加豐富的意蘊等等,總之,在符合大美的原則下,最自由的表現,突破書法與繪畫間的界限,使得漫與書完全交融,創造出一種新的極具視覺表現力和藝術張力的新的藝術形式。
記者:您怎么看待漫書藝術的創作?
王麒誠:我喜歡中國書法,也很喜歡漫畫和其它繪畫形式。在創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漫畫藝術沒有國界,全世界的人都能通過抽象的線條理解、欣賞漫畫與繪畫。反觀中國傳統書法,本是博大精深,卻很難走出國門,被更多的外國人所接受。將二者融合成的漫書藝術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一次重要契機。藝術的靈魂就是創新和創意,每一件漫書作品的創作都是一次充滿激情的創新之旅,在一張白紙上創作每一副漫書作品,就像是在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令人充滿創作的愉悅。現在的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創意的時代,相信漫書藝術會為這個時代提供人們更加愉悅的創作感受!
記者:今年,您的作品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大使和元首,聽說法拉利集團也收藏了您的作品?
王麒誠:近期,漫書作品《和諧之佛》被中央有關機構作為國禮贈送給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瑪九世陛下收藏。今年4月,我的漫書作品《福虎》作為外交部國禮贈送給孟加拉新任駐華大使哈克先生;今年10月法拉利集團在北京舉辦“法拉利百年藝術之夜”,漫書作品《一馬當先》被法拉利CEO以10萬歐元價格收藏。我覺得,只要不斷創新,體現中華民族的創新意識的漫書藝術一定可以傳播得更遠。
記者:聽說您最近創作了一副百米漫書心經長卷,創下了中國記錄,您的“佛”漫書作品被百位國內高僧收藏?
王麒誠:是的,這幅作品歷時四個小時創作,作品中以漫書形式創作了100個佛像,創作中得到了白馬寺方丈等十位高僧開光加持,很成功。我今年在五臺山舉辦了“佛”漫書展,作品得到中國佛協常務副會長學誠、常務理事常善大師的首肯并收藏,學誠會長還特別為“佛”漫書展題辭:“命自我立,佛在人間”,給予我了很大的鼓舞!
記者:怎么理解漫書中的“漫”?
王麒誠:漫書的“漫”,不僅僅表示漫畫,它有著更深遠和豐富的內涵,它可以是國畫、年畫、裝飾畫的風格,也可以是波普、印象派的風格,總之是一種不拘一格、自由自在的藝術表現形式。
如果解析“漫”字的組成結構,則會對“漫”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左邊的“氵”,可引申為上善若水的意思,給人帶來快樂卻與世無爭;右上的“日”字,可看作光明之意,能給人帶來正能量;右中間部分可看作是倒過來的“目”,意思是說換個角度看世界,即要不斷創新;右下的“又”字,可理解為反復思考。這幾個部分連起來,“漫藝術”即指通過反復不斷的思考與創新,運用藝術的形式給人們展現正能量的作品,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