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吉木薩爾縣北庭繡工作室,一眼就能看到工作室的墻上就掛著《北庭西大寺》《五彩灣》《普氏野馬》等作品,一件件地方特色濃郁、制作精美、構思巧妙的婦女手工藝品,就是刺繡能手陳惠及員工們精心刺繡出來的作品。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全部出自婦女靈巧的雙手,她們把對生活的美好期盼編織在繡品上,把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描繪在畫卷里。
陳惠是吉木薩爾縣遠近聞名的刺繡能手,她一手創辦的北庭繡工作室是一家集刺繡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刺繡制作店,擁有6名嫻熟的女工,年收益在15萬—20萬元之間。
“2011年剛開張時,我的店面只有30平方米,去年,換了一間40平方米的,今年又搬進了這間,60多平方米,現在又覺得小了。”談起三年來邁的三大步,吉木薩爾縣北庭繡工作室老板陳惠掩飾不住興奮之情。
2011年之前,陳惠是吉木薩爾鎮校場湖村的農民,農忙時種地,農閑時跟著丈夫搞室內裝修。2009年,自小喜歡繡花的她參加了縣婦聯舉辦的蘇繡培訓,自此與蘇繡結下了不解之緣。陳惠說,培訓結束后,她咬咬牙,買了一臺電腦,在遠程操作員的幫助下,按照《蘇秀教程》,一點一點學習蘇繡針法。2011年6月份,又專門去蘇州學了一個月,基本上掌握了蘇繡技法。
剛開始,陳惠還不自信,只是一個人在家里繡。后來繡的多了,街坊鄰居們串門看到,無不交口稱贊,這給她打了勁。2011年11月,在家人的支持下,陳惠在縣上開起了店面。回憶起第一筆生意,陳惠不禁笑了出來:“那是一個單位,買四幅。當時人家問多少錢,我都不敢開口,害怕要多了人家扭頭就走。”結果,這四幅作品賣了2萬元錢。
店開了沒多久,生意就好起來,有人家辦喜事或遷新居,都會來店里選購,每幅作品的價格從幾千元到萬余元不等。當年,陳惠的繡品還獲得了昌吉州技能大賽三等獎,這進一步堅定了她的信心。2012年,在第二屆亞歐博覽會上,刺繡作品還未展出就被搶購一空。
在擴大店面的同時,陳慧也開始招募人手,因為刺繡是一件費神費力的工作,以一副40×80cm的作品為例,熟練工人需要兩個多月才能完成。說來巧了,此時,店面所在的吉木薩爾鎮滿城路社區也在為婦女就業找門路,雙方一拍即合。2013年10月,滿城路社區為陳惠提供了兩間工作室,讓她給社區婦女教授刺繡技術。這樣一來,婦女們有了一技之長,陳惠的刺繡店也有了源源不斷的工人。
張曉玲是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的農民,冬天住在縣城,一個星期前報名參加了培訓班。她告訴記者,學習刺繡是免費的,而等到熟練了,在陳惠這里工作,每個月的固定工資加提成,能拿到3000多元錢,在冬閑時節,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陳惠有兩個想法,一是繼續擴大店面,有寬敞的生產車間和展廳,二是運用精美的蘇繡手法,表現本土化的東西。把對自己的家鄉反映吉木薩爾風俗人情、歷史地理的作品融入每一件作品中,以生動的藝術形式向人們展示了創業就業的豐碩成果,介紹了吉木薩爾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記者 毛衛華 楊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