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針對科研人員出國出差多、外出執行任務頻繁、科研工作繁重等實際,對因故未參加考試的人員,及時組織補考,確保考試不漏一人。
考核——看得見摸得著談得透這是一次調研引發的思考。
去年初,在開展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準備會前,機關組織了一次調研。各單位和許多科研人員反映,由于受社會多元多樣價值觀念影響,有的科技干部價值追求發生偏移,存在奉獻精神不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思想作風浮躁、學術態度不嚴謹;崇尚個人奮斗、不愿團隊協作;只想當主角、不愿做配角等問題。
問題背后是隱憂。院黨委一班人深刻反思感到:科學精神弱化、學術作風不端等問題,如不認真加以解決,勢必嚴重影響科研中心任務圓滿完成,嚴重影響部隊風氣建設。
為此,該院深入開展向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貝時璋學習活動,確定每年4月份為“開展學習錢學森貝時璋活動月”。通過舉辦科研人員先進事跡報告會、形勢報告、讀書演講等配合活動,教育引導科研人員牢固樹立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組織開展“四查四看”整改活動,“查信念,看干科研鉆科研是否堅定執著、矢志不渝;查履職,看是否奮力開拓、勇于創新;查作風,看是否潛心科研,不浮不躁;查精神,看是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強化科研人員不計名利、誠實自律、團結協作的意識。
學習教育效果怎么樣?黨委班子、主要領導作為單位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是否發揮了“第一推動力”作用?
考核立見結果。
在述職述學基礎上,單位黨委科學精神建設、科研領導干部踐行科學精神的滿意度兩項重要內容“曬”了出來,接受群眾的民主測評。
考核帶來真知。
某研究所所長劉健文走上主要領導崗位后,擔任了多個全軍性大型項目總師,但在科研報獎排名上,凡不是自己下功夫參與研究的項目,從不掛名,受到科研人員的普遍贊揚,在民主測評中優秀率達100%。
精神,體現追求、反映品質。考核中,無論是個別談話環節,還是民主測評階段,科研人員對課題評審、成果報獎中個別存在的問題總是一針見血指出來。院黨委講評時都注意及時提醒所黨委和領導干部,不但要加強科學精神的學習教育,還要加強個人素質的培育錘煉。
“測評只是考核的步驟之一”。據院政治部領導介紹,考核過程分五個步驟:個人述學、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查看資料、單位初評。考核既有“規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考核全程始終堅持組織考與個人述、個別談與群眾評緊密結合起來。
評定——促學促用促建
綜合評定是“兩考一評”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每個單位、每個考評對象都非常關注。該院黨委要求,考評組必須嚴格標準來評價每個單位、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力求客觀、準確、公正,讓被考評單位和個人信服。
實際操作中他們注重細化量化考試成績、民主測評、考核結果等次這些評價要點,畫出明確具體的“硬杠杠”。
9月上旬,某團級研究所開展理論學習“兩考一評”試點。一名所領導民主測評“總體評價”項優秀得票率超過70%,單位黨委推薦意見為“好”,參加中心組學習及讀書筆記等實際情況也都比較好,但民主測評“學習創新”項優秀得票率未達到70%。經過認真分析,原因是該同志擔任領導職務才8個月,雖然學習堅持得好,但運用學習成果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創新能力還不夠。最后評定時,考評組通盤考慮、綜合衡量,把每個考核要點相互補充印證,最終將評定等次確定為“合格”。交換意見時,該所主要領導說,這個評價等次更合理、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