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4周年。54年前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雪域高原進行了以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為核心的民主改革運動,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獲得了新生。西藏的歷史由此揭開嶄新的一頁。如今,承沐著幸福陽光的300萬雪域高原兒女正團結一致、奮力進取,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到2020年,西藏將與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
民主改革為現代
化發展掃清道路
■舊西藏占人口95%的農奴和奴隸沒有自由
舊西藏是個什么樣的社會呢?當時,只占西藏人口5%的“三大領主”——寺院上層僧侶、貴族和官家,占據全部土地和農奴人身,而占人口95%的廣大農奴和奴隸卻不占有土地和生產資料,沒有人身自由,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壓迫之下。
極端野蠻、殘酷、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政教合一制度已像油盡的燈火一樣走向沒落”。曾擔任舊西藏地方政府噶倫的阿沛·阿旺晉美在20世紀40年代就說過,西藏“照老樣子下去,過不了多久,農奴死光了,貴族也活不成,整個社會就將毀滅。”
西藏不少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對當時社會的野蠻與殘酷保留著清晰記憶。家住拉薩市奪底路的退休干部洛多沉重地回憶說,其父在當雄縣給農奴主沒白天沒黑夜地干活,受盡苦難與折磨,幾乎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也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說到這里,洛多老人眼里盈滿了淚花。
長期以來,流亡到海外的“藏獨”分子以“人間天堂”“香格里拉”等大肆美化舊西藏社會及其制度。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王春煥指出,舊西藏的社會制度無法容納、接受與發展以現代生產力為核心的現代文明,只能使西藏永遠處于極端落后的境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西藏民主改革運動使百萬農奴在政治、經濟和精神上得到翻身解放,實現了做人的權利,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也為西藏的現代化發展開辟了前進的道路。西藏自治區黨史研究室主任孫勇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十四世達賴及其追隨者是舊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壟斷者和既得利益者。他們與西藏廣大勞動人民存在著根本的利益沖突。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分歧和斗爭的實質,始終是進步與倒退、統一與分裂的斗爭。
半個世紀以來所
取成就舉世矚目
■全面實現“兩基”目標,覆蓋率達100%
自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特別是近年來,西藏的變化更為顯著,發展速度也更快。2012年底,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95.58億元,人均GDP突破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4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56元。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交通,僅有兩條“大動脈”青藏、川藏公路,還是十八軍進藏時修建的。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一條現代公路”。如今,一條條公路與國內外密切聯系,每天進藏的航班120多架次,進出藏的客運列車達10多趟。同時,電話、互聯網等現代化通訊工具隨處可見。西藏不僅初步形成了以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業為支柱的現代工業體系,而且許多地區農牧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產業化……
舊西藏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農牧民居住條件極差。民主改革后政府為西藏老百姓蓋新房,貫穿了建設西藏全程。2006年,西藏實施以農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截至2012年底,自治區累計完成農牧民安居工程40.83萬戶,投資246億元。210萬農牧民圓了“新房夢”。
西藏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全面改善。2012年西藏全面實現“兩基”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醫療方面,農牧區實現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醫療制度全覆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西藏還全面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為各族人民撐起一張“安全網”。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拉薩開始實施城市供暖工程,當年完成40%的供暖任務,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實現城市供暖全覆蓋。按計劃,“十二五”期間自治區還將投資3億元,在處于高寒地區的日喀則、薩嘎、仲巴、錯那等7縣2市試點集中供暖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