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大潮中迷失方向,強調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確提出了文藝弘揚中國精神的歷史使命。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文藝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今后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本報自本期開辟《繁榮文藝創作凝聚中國力量》專欄,邀請我區文藝工作者暢談學習心得,交流學習體會,報道講話精神在文藝實踐中貫徹落實的情況。
“正如習總書記所講的,‘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在談到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時,自治區社科院科研管理處處長保羅說,無論從社科研究領域,還是在文藝領域來看,這都要求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和文藝創作上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研究和創作出更多有良心、有道德、有溫度、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保羅說,以我國影視劇創作領域為例,近年來,創作出了不少文藝精品,同時也存在不少千篇一律,不符合歷史事實、脫離生活實際、脫離群眾的作品。另外,在科研領域,有的科研工作者抄襲別人的成果,有的拿到科研項目后不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習總書記的講話,正是切中了目前社科和文藝領域中不良風氣的要害。我們只有投入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去,到人民群眾當中去,以小學生的態度向群眾學習,才能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作品。
保羅說,自治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社科院的各項工作,陳全國書記就曾指示,社科工作者一定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搞調查研究,把群眾感興趣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反映上來,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充分發揮好黨和政府的思想服務部和智囊團的作用,為我區與全國各兄弟省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自治區社科院文學研究室王彥杰說,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西藏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保護地,有大量的民族文化精華等著我們去挖掘、研究。這些年來,我們的社科工作者深入農牧區,以揚棄的態度,挖掘整理了藏民族說唱藝術《格薩爾王》,其中不乏有許多珍本、孤本、善本。根據自治區十屆政協的議案,我們今年又啟動了把這部世界最長史詩由藏文譯為漢文的工作。我們準備先用5年時間,把我們建院以來搜集整理的《格薩爾王》中的精品內容翻譯出來,以饗更多讀者。此外,為了使讀者和游客深入了解高原明珠拉薩真實的一面,我們也正在積極配合拉薩市委整理出版《精典拉薩》系列文化叢書。
王彥杰說,無論是科研,還是文學創作,都無法脫離現實生活,都要“三貼近”,都應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去掉浮躁之氣,靜下心來,致力于研究創作,出科研成果和藝術作品的精品。社科院曾有過像恰白·次旦平措、格桑益西等評論大碗。而這些大碗的產生,都是與火熱的生活,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都是接地氣的。只有這樣,我們在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方面,才不至于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記者孫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