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喜馬拉雅山脈流淌的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被稱為“天河”。
在這條因馬蹄形轉彎而聞名的“天河”上,常年有一支運輸船隊穿梭往返,出色地完成為墨脫邊防駐軍和群眾轉運給養、戰備物資及車輛過江和抗洪搶險等重要任務。這就是組建于1962年9月的成都軍區唯一一支陸軍船艇部隊,也被官兵稱為“西海艦隊”。
50多年來,“西海艦隊”在軍民物資運輸、抗洪搶險、支援駐地經濟建設等重大任務中,先后被總部表彰為“陸(空)軍船艇部隊正規化建設先進單位”、“紅旗船艇標兵單位”、“陸(空)軍船艇部隊訓練先進單位”,先后5次榮立集體三等功,4人被總部表彰為陸(空)軍船艇部隊訓練工作先進個人、陸(空)軍船艇部隊戰備建設先進個人,2人榮立二等功,27人榮立三等功,涌現出“全國學雷鋒標兵”頓珠多吉,“98”抗洪搶險頓珠多吉、張洪武、丁亮、樊強等英雄人物。
雅魯藏布江江面窄、落差大、水量多、流速急,船舶運輸隊執行任務的江段在蹄形轉彎的入口處,險灘、暗流、暗礁密布,且天氣多變,整個航道上甚至沒有任何一處航行標識,可以說船舶運輸隊每一次航行,無異于走鋼絲。
10月上旬的一天,筆者目睹了一場有驚無險的演練。隨著一陣急促的哨音,西藏林芝軍分區某船舶運輸隊數十名水兵迅速穿上救生衣奔向各自崗位。不到片刻功夫,裝卸貨物、帆錨作業、組織車輛上船等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緊接著裝載冬囤物資的船隊緊急駛向雅江深處。
航行大約8公里,只見指揮船上戴紅袖章的隊長張孟奎手舉指揮旗,出其不意地把一個目的地定格在雅江南岸。頭船船長、四級士官王恒勤駕駛的人、車、貨混裝的某型船艇,得令后緊急向南岸靠攏。
駕駛艙里,王恒勤睜大雙眼、左右操戈,不到3分鐘就將船艇穩穩停靠在岸邊,指揮員迅速組織人員登陸,物資、車輛下船。從搶灘登陸到退灘,人員平安,車輛、貨物無碰撞。
由于水位變化快且大,準備返航時,王恒勤發現船已擱淺在沙灘上,10余名水兵一下跳進齊腰深的江水里,在“嗨…嗨!”的號子聲中,船終于離開了淺灘。
為了檢驗船隊官兵夜航、霧航的水平,演練總指揮、林芝軍分區司令員楊吉貴臨時決定晚飯后在夜色中返航。夜航中,船艇逆流而上,江面伸手不見五指。在無任何航標的情況下,官兵們硬是憑借精湛的技術,一路避險排難,將船艇穩穩停靠在碼頭。
當記者感慨他們藝高膽大時,隊長張孟奎平靜地說:“類似今天這種情況,每年都會遇到,但從未出過事故。”
“苛刻的航運條件,要求船舶運輸隊的每一員都必須是全能手,每一項技能都必須過得硬而不是過得去,”軍分區后勤部戰勤科參謀張孟奎說。張孟奎曾在船舶運輸隊當了8年隊長,對船舶運輸隊的一切,他如數家珍。
在執行任務空隙之余,運輸隊還盡力幫助周圍村莊的群眾脫貧致富,與村黨支部結對子開展“軍地聯創共建優秀黨支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