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型藏羊(公)
中國西藏網訊日前,青海大學針對高原型藏羊的一項研究成果突破了傳統藏羊養殖方式,為實現藏母羊2年3胎奠定了基礎。專家評價,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藏羊又稱藏系羊,英文名稱Tibetan sheep,是藏族人民長期在特殊自然環境下選育而成的主要畜種,屬混型毛被的粗毛羊,以產肉、毛、皮張等為主。青海是藏羊的主要產區,按藏羊產區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性能,可分為高原型(草地型)、山谷型和歐拉型三種類型。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以及終年放牧的飼養管理方式有良好的適應性。高原型占全省的90%,是藏羊的主體,主要分布在高寒牧區。其特點是體格大,被毛以白色為主,呈毛辮結構。其所產羊毛,即為馳名中外的“西寧毛”。其中有2%左右的黑藏羊,主產于貴南縣,散見于環湖各縣。所產羔羊毛色黑亮、美觀,稱之為“黑紫羔”。
高原型藏羊(母)
青海大學實施完成的“提高高原型藏羊生產性能綜合配套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針對高寒牧區放牧藏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長發育緩慢問題,通過熟化和轉化藏母羊規范養殖技術、羔羊早期斷奶和舍飼半舍飼技術,在剛察和祁連2縣31個示范點,對10132只母羊和9544只羔羊進行了示范和推廣,研發篩選出了適合母羊妊娠期、泌乳期、恢復期和羔羊哺乳期、育成期等一系列不同生理階段的精料補充料配方,確定了適宜補飼量和補飼時間,突破了傳統藏羊養殖方式,可大幅度縮短繁殖周期,提高藏羊繁殖性能,為實現藏母羊兩年3胎奠定了基礎。通過母羊泌乳規律研究和母羊補飼能量水平與體況對主要生殖激素分泌量的關系研究、對藏羔羊相關生理生化和肌纖維組織形態學指標的研究分析,確定了羔羊營養補充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配比,為羔羊早期斷奶提供了營養保障,使羔羊斷奶時間提前至60日齡、羔羊成活率提高了16%;6月齡藏羔羊體重增加了17公斤以上,比傳統養殖同齡羔羊體重提高了94.4%。
同時,該項目可以有效減少草場壓力,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生態效益。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組編制了《高寒牧區放牧藏母羊妊娠后期飼養管理規程》、《高寒牧區藏羔羊早期斷奶技術規程》和《高寒牧區早期斷奶藏羔羊強度育肥飼養管理規程》等三個地方標準,對青海高寒牧區藏綿羊的高效養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上內容綜合自青海新聞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