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新常態下實現新跨越
——訪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阿沛·晉源
1994年自治區工商聯成立。20年來,自治區工商聯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2011年全區首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召開以來,我區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已成為全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第二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召開在即,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任務,自治區工商聯如何適應新常態,實現長足發展?就此,記者采訪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阿沛·晉源。
阿沛·晉源介紹,近20年來,我區非公有制經濟完成了從“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從“配角”到“主角”的嬗變,無論規模還是數量,無論稅收還是就業,非公經濟早已成為我區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于發展氛圍好,國家和自治區一系列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的出臺,特別是首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會的召開,營造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其次,全區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利好,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再次,西藏的資源在國內外極具競爭力,也拓寬了非公經濟發展領域。此外,區工商聯注重提升服務水平,搭建載體發揮職能助力非公企業發展,充分發揮了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
阿沛·晉源認為,當前,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著幾大機遇。第一,中央的導向明確。黨的十八大提出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新定位了市場的功能,在所有制理論和不同市場主體地位上,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平等地位,這是前所未有的,并且還提出來要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必將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更加良好的法治環境。第二,自治區促進政策清晰。“十二五”期間,自治區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比內地放得更寬、突破性更強、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做到“五放”(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開、政策上放寬、發展上放膽、工作上放手)、“六支持”(零注冊、低門檻、輕稅負、強支撐、少檢查、重激勵),即將召開的第二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也必將對新一輪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指引和保障。第三,工商聯服務能力增強。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工商聯的性質和職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適應了新形勢、新要求,適應客觀上不斷變化的形勢和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實際,為非公經濟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服務基礎。同時,自治區總體經濟形勢的利好也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阿沛·晉源表示,在新的歷史機遇下,自治區工商聯將緊抓機遇,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為契機,以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局,服務全區工商聯事業發展大局,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強工商聯職能創新、服務創新、品牌創新,全面加強工商聯機關建設,加強工商聯基層組織建設,加強代表人士隊伍和工商聯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把工商聯組織逐步建設成為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現代商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的跨越。同時,引導全區非公經濟人士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增強法治觀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