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來,山南地委、行署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實,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努力構建百姓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使城鄉醫療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看病難得到初步緩解,衛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為群眾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全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為百姓構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屏障。
圖為醫療衛生人員下鄉為群眾免費體檢現場。 記者 李文健攝
“鎮里的衛生院修得整齊漂亮,小病不用跑那么遠了。”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看病就能報銷,負擔輕了。”
……
說起近年來的衛生事業發展,總能聽到這樣的贊揚。
伴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衛生事業突飛猛進發展,山南地區衛生部門借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東風,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農牧民不再“看病難、看病貴”。
百姓看病方便了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山南”,新農合政策越來越好,讓參合農牧民得到更多實惠。家住桑日縣桑日鎮雪巴村的普瓊老人今年60歲了,以前住院都是先交費,出院后回到所在的衛生院農合辦再報銷,幾度往返費時費力。如今,他只要帶著農牧區合作醫療家庭賬戶本、身份證和縣(鄉)醫院開具的轉院證明就可以先住院治病,等出院時只要結清自己承擔的自付部分費用就可以了。
他連聲稱贊:“大夫好、條件好,確實是方便了我們老百姓,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普瓊老人樸實的話語里飽含對醫療惠民的贊許。
為了徹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更好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2014年5月起,山南地區全面啟動“先住院后結算”新型診療服務模式,凡是戶籍在山南地區、購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住院患者,只需提供身份證或戶口簿、家庭賬戶本及縣(鄉)醫院轉院證就可享受“先住院后結算”服務。
山南地區衛生局局長桑杰群培告訴記者,自開通“先住院后結算”服務以來,山南地區各醫院徹底改變了“先交錢,后治病”的舊服務模式,為更多的患者開通了生命健康的“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給病患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減輕病人經濟負擔,真正讓醫療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老百姓。
就醫環境舒適了
醫院的整體環境、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都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準。白色的墻壁、冰冷的金屬坐椅、擁擠嘈雜的就醫環境,這是患者對傳統醫院的固有印象。如今,走進山南地區人民醫院,一間間整潔的門診科室,一臺臺先進的醫學儀器,窗口服務人員態度親切,患者井然有序地排隊看病。
記者來到曲松縣下洛村衛生院,在就診室里,記者看到,室內環境干凈整潔,內部設施齊全,基本的醫療器械都很完善。
正在輸液的群宗告訴記者:“現在村里的衛生室修得很漂亮,一般的小病都可以在這里治療,很方便。”
為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改善群眾就醫環境,近年來,山南地區衛生部門不斷加強醫院軟硬件環境建設,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滿意。攜手對口支援醫院,各方籌措資金,建立重癥監護室和血液透析室,方便急危重病人和尿毒癥、急性中毒患者就近治療,為促進山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搭建新的平臺,對于改善全地區人民群眾就醫條件、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拓展醫療衛生服務范圍、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兩降一升” 成績顯著
為實現農牧區優生優育,科學分娩,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近年來,山南地區進一步加強行政扶持和干預措施,加大婦幼保健工作力度,確保母嬰急救綠色暢通無阻。
桑杰群培介紹,近年來,山南地委、行署實施“十大民心工程”,把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列入重要惠民舉措之一,山南地區衛生局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促進孕產婦和嬰幼兒健康,對孕產婦實行產前檢查、產后訪視,每年組織相關人員對農牧區進行“送政策、送技術、送藥具”的“三下鄉”和“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使廣大農牧區育齡婦女接受全新的生育觀和優生優育知識。
健康是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堅持衛生為民、衛生惠民,努力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成果轉化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是山南地區衛生部門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更是他們給予老百姓滿意的“民生答卷”。(馬靜李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