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雙十一”前,微信微博上傳開了這樣一條圖文并茂的消息——一群可愛的孩子,帶著燦爛無邪的天真笑容,表達著他們最樸實最真切的愿望。
這個充滿正能量的活動是中山大學研究生林芝支教團的老師們在“雙十一”這個人人喜歡“淘寶”的特殊時刻,組織的“淘孩子一個心愿淘自己一份溫暖”愛心舉措。
作為全國首批參與研究生支教團扶貧接力計劃的高校,中山大學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組建支教團隊,選派具有奉獻精神、德才兼備的研究生來林芝支教。九年來,他們始終堅持“教書育人、扶貧濟困、志愿服務”三位一體的支教模式,不僅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傳經送寶”,還利用有限的課外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走進林芝——
夢想起航
2014年8月,中山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的10名研究生分別走進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和林芝縣中學。
面對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教師團隊,未曾謀面的學生,支教團的老師們經過短暫的適應之后,有序展開了各項教學工作……
獲得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之后,他們又“不甘寂寞”地利用節假日,跑到偏遠的鄉村小學開展調研,收集孩子們的“心愿單”。
米瑞鄉小學,是支教團的老師們除了支教點之外踏上的第一所鄉村小學,按胡鴻集的說法,也是他們追逐夢想的起點。
回憶下鄉調研時的點點滴滴,胡鴻集擁有許多難以忘懷的感受,他說:“米瑞鄉小學三年級的格桑索朗,臉上雖有凍瘡,可他總是開朗地表示并不在意,‘心愿單’發到他手上之后,他想了很久,然后寫下了心愿:一個能寫字的小書桌。”“索朗拉姆是一個特別懂事乖巧的小女孩,她的心愿是想要一雙送給媽媽的棉鞋。她有些羞澀,卻很真誠,很心疼她的媽媽……”
愛在林芝——
追逐夢想
“在林芝,仿佛伸手就能觸到純凈的藍天。這里的孩子,也擁有著如同藍天般的純凈與明媚。他們笑著,堅強著,祈禱著,無論怎樣,孩子們都很樂觀,從不抱怨,一心向往學習。他們真不應受到生活的刁難。”一次又一次的下鄉調研之后,王健感觸良多。她告訴記者:“我從他們身邊走過,深深地被他們的天真與堅強打動。”
2014年“雙十一”前,支教團的老師們在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下鄉調研之后,開始在微博、微信上以圖文并茂的鮮活事例向社會各界發出了這樣的倡議——“這是一群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很單純,而他們的心愿也同樣很簡單。也許一個結實的書包,一個杯子,或者僅僅是一本書就能讓他們開心起來。您在縱情購物的同時,不妨順便淘個孩子需要的小物品,讓您的心意給孩子們帶去欣喜!讓我們共同淘孩子一個心愿,淘自己一份溫暖!”
“‘淘孩子一個心愿’活動已在林芝走過第二個年頭。去年,在我們聶二輝學長的帶領下,活動開始組織開展,今年由我們接過這個接力棒。”胡鴻集說道。
溫暖林芝——
共同圓夢
冬天來臨,寒風中透著一股溫暖,冰雪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負責接收郵件的胡鴻集和王健開始忙碌起來,“全國各地主動來電來函的各行業愛心人士絡繹不絕,真的是喜出望外。”他們興奮不已。
圖書文具、體育器材、水杯冬衣一個接一個,孩子們的心愿可以實現,老師們的心血沒有白費。“有了這么多豐富的禮物,再去看孩子們的時候就可以給他們帶去驚喜。”林芝縣更章鄉小學、米林縣多卡中心小學……老師們踏上了“圓夢”之路。
2014年12月21日,靜謐的暖陽從東山頂上露出笑容。記者跟隨中山大學研究生林芝支教團的老師們擠在一輛裝滿圖書、體育器材、冬衣、保溫杯等“愛心”物資的面包車里,駛向了素有林芝“糧倉”美譽的米瑞鄉。
天氣有些寒冷,車內卻十分溫馨。“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孩子們淳樸的笑容,最讓我印象深刻。”“從小就聽別人說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慶幸能來這里追求自己的夢想。”老師們回想著在林芝的點點滴滴,吐露出了心聲……
米瑞鄉小學是“圓夢”第五站,胡鴻集感慨道,“這是一種緣分,我們的夢想從這里開始,在這里圓滿。”
車子停在了米瑞鄉小學教學樓前,一百多名學生圍了上來,“王老師好!”“張老師好!”學生們燦爛的笑容掩蓋了冬日的寒意。張秋蘭摸了摸一名小女生的手說:“今天老師帶來了護手霜,記得以后洗完手之后要擦哦。”
二年級的拉珍有著黑黝黝的大眼睛,張秀蘭告訴記者:“看似活潑的她,有很多憂愁。她的心愿很簡單,就是冬天來了,她只想給媽媽一雙棉手套。”
收到小書桌的格桑索朗不怎么會說漢語,只是將小書桌抱在懷里,小臉蛋害羞得通紅,稍微低下頭瞄了一下“王老師”,說了一句“謝謝!”
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是冬日里最和煦的陽光,真誠和單純則是溫暖的源泉。如果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老師們則客串了一把澆灌花朵的園丁。一個夢想因為一個心愿而萌芽,一個心愿因為一個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