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
民生
投入86億元,實施10個方面26項提標擴面政策。包括教育、五保供養、養老保險、醫療補助、城鄉低保補助、邊民補助、村干部基本報酬和業績考核獎勵等均有所提高。
經濟
成立西藏金融租賃公司,爭取年內新設1家證券公司和1家基金管理公司。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力爭在2010年基礎上增加值、市場主體、就業崗位翻一番,稅收翻兩番。加快建設南亞大通道,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動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建設,力爭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
保障
加強民生改善和 基本公共服務兩個保障
民生改善
投86億對10個方面提標擴面
提標擴面
投入86億元,實施10個方面26項提標擴面政策。教育“三包”年生均補助標準增加100元。五保供養標準年人均增加750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月人均增加2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332元。農牧區醫療制度補助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年人均分別增加40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分別提高到月人均590元、年人均2350元。邊民補助標準年人均增加300元。村醫、獸醫待遇標準月人均增加300元;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生活補助月人均增加50元;村干部基本報酬和業績考核獎勵標準提高50%。二、三、四類區,鄉村醫護人員和教師月生活補助標準增加100元、200元、300元;鄉鎮干部職工月生活補助標準增加50元、100元、200元。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護理補貼制度、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完善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金制度。
社會保障
全面建成63所五保集中供養機構、9所地市級兒童福利院,提前實現有意愿的五保對象縣以上100%集中供養、孤兒地市以上100%集中收養的目標。逐步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辦法。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穩步推進棚戶區和舊城改造,開工建設鄉鎮干部職工周轉房3.2萬套、保障性安居住房3.38萬套。全面完成那曲鎮、獅泉河鎮集中供暖工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激勵保障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健全公益性崗位有序進入和退出機制,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100萬人次,不斷提高農牧民群眾闖市場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教育公平
繼續加強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建、改擴建農牧區學前雙語幼兒園和城鎮幼兒園237所。加快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12個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深化“雙語”教育,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有序推進內地西藏班?;旌暇幇?。引進培養技術技能型師資,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高校專業學科平臺建設,大力培養適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
基本公共服務
新建自治區婦產兒童醫院
公共衛生
實施縣鄉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遠程醫療等衛生計生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常見病、多發病不出縣。改擴建自治區藏醫院,新建自治區婦產兒童醫院。推進高海拔地區高壓氧艙項目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推行農牧民在各級醫療機構就醫即時結算。培訓鄉村醫護人員1萬名。加強醫療重點專科建設,提升藏醫藥服務能力。加強婦幼衛生和優生優育工作,力爭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0%。
公共文化
開工建設西藏青少年宮,改擴建西藏博物館。建設西藏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實現縣級有線電視數字化全覆蓋。全面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切實抓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大力扶持西藏題材文藝作品創作,不斷提高廣播影視譯制制作水平。積極備戰第十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和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
安全生產
堅守安全生產底線,加強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扎實做好生產經營領域、工程建設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整治道路交通、油氣管道、消防等領域安全秩序,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警、指揮、救助體系,加強農牧業防減災體系建設,開工建設拉薩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全面完成昌都地震災區等的恢復重建。
動力
激活改革開放和 對口支援兩個動力
改革開放
力爭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
改革紅利
加快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抓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現政府預算公開,增加對高寒地區、偏遠地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整合產業扶持資金,設立30億元的自治區強區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全面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推進“營改增”、地方稅稅制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大國有企業重組力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完善資源開發利益補償機制。穩慎推進社會領域各項改革。
金融服務
加大對涉農、中小微企業以及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繼續落實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力爭年末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增長25%以上。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以及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成立西藏金融租賃公司,爭取年內新設1家證券公司和1家基金管理公司,加快籌建地方保險法人機構。開展農牧民及中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擴大開放
切實落實首屆藏博會成果,精心籌備舉辦第二屆藏博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投資環境。認真落實“五放六支持”政策,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力爭在2010年基礎上增加值、市場主體、就業崗位翻一番,稅收翻兩番。加快建設南亞大通道,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動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建設,力爭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
對口援藏
項目資金向民生向基層傾斜
編制自治區對口援藏總體規劃,全面推進經濟援藏、產業援藏、教育援藏、就業援藏、干部人才援藏。制訂援藏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加大銜接落實力度,項目資金向民生、向基層傾斜。
支撐
強化科技和 人才兩個支撐
[科技創新]
建設科研平臺和科研基地
建設高原特色種質創制、農畜產品加工、生態安全等科研平臺和科研基地,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45%以上。抓好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區和種質資源庫建設。提高農牧民科技特派員生活補助標準,實現行政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完成全區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教育。
[人才建設]
建特色資源國家級創新團隊
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切實用好現有人才,大力培養實用緊缺人才,精準引進中高級人才。完善定向招生政策,為基層培養教育、衛生、科技、農牧等急需專業人才。發揮好西部計劃志愿者作用。建設特色資源國家級創新團隊。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科技獎勵機制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加強新型智庫建設。
基石
鞏固民族團結和 社會穩定兩個基石
鞏固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兩個基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認真落實創新寺廟管理的各項措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守和諧穩定底線,落實十項維穩措施,抓實抓好平安西藏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藏。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做到發展穩定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堅決貫徹對十四世達賴集團斗爭方針,嚴厲打擊各種分裂破壞活動,確保社會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記者劉慶順 丁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