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沒有分量、沒有議價“話語權”……已成為通海縣四街鎮十街村委會花農畢朝春的過去,如今他們“抱團”以花農合作經濟組織的名義走進“昆明國際花卉拍賣市場”,成為這個國際化花卉交易市場的主要供貨商。他們今天采下的鮮花,明天就能出現在千萬里之外的國內外大市場,賣個好價錢,收入比“單打獨斗”增加20%至30%。
目前,全省花農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532個,加入的花農達1萬余戶,年生產鮮切花15億枝以上,成為云南省花卉產業最具活力的中堅力量。云南省70%的花卉由花農生產,但單家獨戶的花農,雖起早貪黑奔波于田間和市場,卻因小而散,常常被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所傷。辦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抱團”闖市場成為萬千花農的選擇。一時間,玫瑰協會、百合協會、洋桔梗協會、滿天星協會……由農民自發、農民自主、以農民為本,打造出的花農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省里隨即加大對花農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力度,在資金、土地、注冊登記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強對花農合作經濟組織的引導,幫助完善內部運行機制,短短幾年,以鮮切花為主的花農合作經濟組織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532個,并呈現出模式多樣、機制靈活、管理水平高、輻射能力強等特點。
80%的花農合作社一頭連著昆明國際花卉拍賣市場,一頭以“服務互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3根紐帶,把“單干”的花農聯合在一起,實行“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為花農產供銷一體化服務。“聯慶玫瑰”、“姚聯滿天星”、“紫秋花卉”等一大批花農經濟合作組織還成為“拍市”中的知名品牌,曾經弱勢的花農圓了增收夢。
目前,通過兼并、整合不同區域合作社的優勢資源,由多個花農經濟合作組織組建集產、供、銷一體化的大合作社已經萌芽,由多家花農經濟合作組織組建的通海香韻合作社,從小聯合到大聚合,嘗試走大合作社之路,花農收益明顯增加,每畝收益從大聯合前的5015元增加到了7250元,增長44.5%。
來源:云南日報(記者 張銳)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