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學院:融四海文化,建設云南教育橋頭堡
古城春曉。
云南留學生最多的高校是哪所?
這所學校不在省會昆明,卻在古城大理。
“山水藏大學,大學有山水”。遠方,蒼山洱海、大理古城;近處,芳草凝綠、鳥語花香。走進大理學院,仿佛又回到了古時遙遠的書院。
山水大學,開放包容
大理學院地處滇西中心城市大理,緊鄰南亞、東南亞,因其“大學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學”的魅力,區位優勢明顯。
讓留學生“留”在這里的,不僅是美景,更是大理學院清晰包容的學校定位。
“大理學院辦在大理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應主動承擔起對南亞、東南亞部分欠發達地區教育支援和智力支持的任務。”大理學院黨委書記戴志明教授認為,學校必須秉承“融四海文化、鑄大學精神”的理念,主動服務云南建設中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橋頭堡戰略。
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潮流,緊密結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需要,大理學院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形成了以留學生學歷教育為重點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局面:學校合作辦學取得重要進展,外國學生來校學習數量大幅增加,出國留學師生逐年遞增,校際交流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對外漢語教學順利開展……大理學院“輻射南亞和東南亞”的對外開放格局已漸成規模。
特色專業,優勢明顯
吸引留學生的,可不僅是古城和大學的美景,一位留學生告訴記者:“優質的教學資源、相對低廉的學習費用和便捷的交通,大理學院對我們東南亞學生來說,性價比最高!”
印度著名醫學院校校長團、尼泊爾醫學會主席代表團等先后到訪大理學院,對大理學院的師資隊伍、教學設施設備、教育教學質量等贊譽有加。“之所以到大理學院學習醫學,主要是看中了這里教學質量高,回國容易通過職業醫師資格考試!”一位南亞學生說,他來大理學院前,考察了不少中國高校,因為“大理學院的留學生回國參加考試基本沒有不過的”,他最終選擇了這里。
不僅是“引進來”,大理學院“走出去”做的同樣出色。與柬埔寨教育部和皇家金邊大學合作的“DHY漢語中心”穩步發展,截至2012年12月初,DHY漢語中心已招收9批1081人社會生參加漢語培訓。2012年度,大理學院派出教師及學生4批41人分別到大理學院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的漢語實習基地教授漢語或進行漢語教學實習。
因材施教,獎助結合
“不同留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對專業的語言要求不同,關鍵還是要因材施教。”大理學院一位教師告訴記者,學院會針對不同類別學生,實行不同教學模式。
比如MBBS項目的學生,實行全英文授課;而對其他類別留學生,則在開展1年的漢語課程學習后實行全中文授課。
此外,留學生導師制、優秀留學生評選、獎助學金制、一年一度的國際日,留學生在大理學院學習,“很容易”。
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本科學歷留學生人數顯示,大理學院本科學歷留學生人數在全國2490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云南省居第一位。近2000余名留學生分布在越南、美國、韓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通過不斷加強與國外高校和教育組織的聯系、拓展海外教育市場,越來越多的大理學院師生走出國門,與各國同行進行交流學習,到國際舞臺上施展才華。大理學院已經站在了西南教育國際合作的高地。
“除了學習專業知識,留學生在大理學院留學期間,可以直觀地了解中國文化。”大理學院校長楊榮新教授指出,大理學院的留學生項目不以營利為目的,希望能夠培養一批人、發展一支隊伍,架設出一條連接中國和南亞、東南亞地區友誼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