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云南全年糧食產量達1860.7萬噸比去年增36.7萬噸
10日,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發布了2014年云南糧食總產量調查報告。今年全年,云南省實現糧食生產總量1860.7萬噸,比2013年增加36.7萬噸,增長2.01%,高于全國0.9%的增幅。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設定的糧食增產30萬噸的目標責任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了全省糧食“十二五”增產1850萬噸的目標任務。
稻谷播種面積減少
產量比去年減0.3%
調查報告顯示,全省小麥播種面積434.4千公頃(651.6萬畝),產量83.6萬噸,比2013年增加3.1萬噸,增長3.9%,占糧食總產量的4.5%。
全省稻谷(含早稻、中晚稻)播種面積1144.7千公頃(1717.1萬畝),比2013年減少8千公頃(12萬畝),產量666.1萬噸,比2013年減少1.8萬噸,減0.3%,占糧食總產量的35.8 %。
云南省玉米播種面積 1525.7千公頃(2288.6萬畝),比2013年增加20.6千公頃(30.9萬畝),產量743.3萬噸,比2013年增加9.1萬噸,增長1.2%,占糧食總產量的39.9%。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水稻播種面積減少,玉米播種面積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云南大部地區雨季開始偏晚,全省進入雨季的平均日期(6月2日)以及全省三分之二的氣象站點進入雨季時間(6月8日)均為近5年最晚。雨季遲到影響了水稻的育秧,加之受前些年旱災影響,部分農民對雨季持悲觀預期,故將部分水田作物改為旱種,最終使得水稻小幅減產、玉米明顯增產。
日照時數較歷年同期偏多7%
確保云南全年糧食豐產
今年糧食較去年增產2.01%,究其原因,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專家分析稱,今年光照足、水熱好,氣象條件與作物生長大部時段需求相匹配,確保了全年糧食豐產。
雖然全省雨季開始偏晚,但后期雨量充足,根據省氣象局資料綜合分析,全省雖有點狀地區氣候異常,不利于糧食作物生長,但全省絕大部分地區糧食生產農業氣象條件為中等偏上年份。特別是大春產量形成期(7月下旬—8月上旬)日照時數101小時,較歷年同期偏多7%,光熱條件優越。
同時,政策到位,科技發力,有效促進了糧食的增產。按照“相對集中,分片包干”的原則,由云南農業廳牽頭組織省科技廳、省農科院、云南農業大學和云南農職學院等單位,對全省高產創建及其他科技增糧措施實行行政領導和技術專家分片包干責任制,責任明確,考核到位。
其次是責任明確,工作到位。全省完成糧食高產創建1000片,到位率100%;地膜覆蓋完成1524萬畝,同比增加1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完成4620萬畝;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完成400多萬畝;病蟲害綜合防治完成8000萬畝次,病蟲害損失率小于5%,確保了當前無重大病蟲害災情發生。
農作物良種補貼發放及時、到位,也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積極性。截至目前,云南已發放農作物良種補貼5.8769億元、農資綜合補貼41.7億元、高產創建資金5920萬元。省委、省政府財政預算安排科技增糧資金2.5億元,安排糧食直補資金1.555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今累計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1169萬畝,改造后增加耕地面積12.68萬畝,全省高穩農田面積達到3800萬畝,實現全省農民人均1畝的目標。全省目前開展的省部級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區共有1000片,共計1000萬畝。中低產田地改造和高產創建就如飛機的雙翼,助推云南糧食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全省糧食“十二五”增產目標任務。
數讀
743.3萬噸
今年全省玉米產量743.3萬噸,比2013年增加9.1萬噸,增長1.2%
666.1萬噸
全省稻谷(含早稻、中晚稻)產量666.1萬噸,比2013年減少1.8萬噸,減0.3%。(完)(記者 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