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議”托起百姓小康夢
過往游客停車閱讀碑文
過往游客好奇地閱讀碑文
“多虧了‘一事一議’,村里道路硬化了,小柳樹村的特產柑橘、辣椒告別了人背馬馱……”嶄新的水泥大道上,駕駛著小三輪拉菜的村民老孫高興地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才修好的2公里多村道旁,村民們立起一塊石碑并自撰碑文銘記黨恩,感謝“一事一議”托起他們的小康夢。
昆明市東川銅都街道糯谷田社區小柳樹村盛產柑橘、辣椒,品質好產量大,無奈每到豐收季節就是“兩頭打轉”,唯一一條村道只能供人和馬勉強通行,果蔬拉不出去,村民在村子里急得“打轉”,收購商在村外急得“打轉”。人背馬馱制約了村民致富奔小康。
去年以來,東川區財政局實施財政獎補項目成立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組織機構,綜改辦人員多次深入基層,與鄉鎮政府及相關部門、村委會一起進行實地考察,傾聽群眾呼聲,在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利益最直接的村進行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為小柳樹村修出一條致富路成為去年“一事一議”項目的重點。去年7月財政獎補資金投入20萬,小柳樹村民積極投工投勞,當年年底,一條寬暢的水泥大道就打開了小柳樹果蔬走向市場的瓶頸。這兩公里路讓小柳樹的柑橘價格從往年的1元1公斤提高到了3-4元1公斤,按每戶平均兩畝地,每畝產量3噸計算,僅柑橘一項每戶就至少增收1.2萬元。小柳樹家家戶戶添了三輪車,發自內心的感謝刻在了路旁的石碑上:“黨恩千秋在,民富萬載永昌”。
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中,東川區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到了農民事、農民議、農民辦,把項目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通過民主議事、公開公示等形式直接交給農民,真正達到了“小獎補”托起“大民生”的目的。在東川, “一事一議”受益的不僅是小柳樹, 去年全區新修和村內道路硬化126條,248.97千米,受益群眾20804人;人畜飲水:安全飲水管線6條,40.21千米;受益群眾1587人,蓄水池2個,40立方米,受益群眾546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村內水渠1條,2500米,受益群眾416人,灌溉面積561畝;環衛設施:公共廁所42個,1163平方米,垃圾池43個,890立方米,受益群眾8939人;文化體育設施:活動室7個,1417平方米,公共活動場所2100平方米,受益群眾2850人;村容美化亮華:綠化植樹300株,綠化環境268平方米,受益群眾640人。籃球場420平方米,受益群眾1214人,其他公共設施(路燈)50盞,受益群眾325人。
“‘一事一議’政策好,村里條件改善了,干群距離拉近了,群眾心里高興了,小康就要實現了……”村民自撰的碑文,深情地表達了他們對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 (記者 李映青 通訊員 唐啟榮 全在東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