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用國學闡釋現代管理

“2013年,云南大學國際學院成功建設了10門全英文授課學士課程,其中,有代表性的本科課程為《中國傳統管理學》,該課程借用儒、道、兵家等傳統思想,結合典型的商業案例,闡釋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管理的指導意義。”4月1日,云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晏鋼告訴中國日報記者。
晏鋼認為,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源遠流長,從遠古時期大禹治水,戰國、秦代修建萬里長城、都江堰和鄭國渠、制式兵器規模生產及其質量管理系統,隋朝開通大運河,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到延續一千多年科舉制度的開科取士、宋朝率先在世界上實行的文官制度,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與現代管理相比較,實際上是異曲同工,對當今企業家而言更“接地氣”。
晏鋼2007年開始研究國學與現代管理的關系,當時有一批法國留學生來云南學習國際商務,剛開始給這些留學生上的西方管理學教材,學生們不感興趣。“有一次上課,我給法國留學生講中國企業案例,選了海爾、華為、巨人做了分析,他們興趣高漲,從那以后我開始琢磨《孫子兵法》與商業管理的關系。” 晏鋼說。
經過六年的研究設計、編寫整合,2013年,《中國傳統管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晏鋼表示,“所授的10門全英文本科課程中,《中華武學》讓學生通過武術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10門全英文授課碩士課程也正在建設,有代表性的課程為《中國歷史概括》,這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按國際化標準和從中國視角介紹中國歷史的課程。上述本科和碩士全英文課程建設和授課的師資主要來自云南大學。”
2013年9月,云南大學與法國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正式開展了“中法對等交流雙學士學位項目”。該項目主要面向兩校經濟、管理類及相關專業的三年級在讀學生,被錄取后最后一年到對方大學學習(均為英語授課),完成兩校所規定的學分、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可分別獲得云南大學、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的學士學位。
晏鋼稱,“2013年,有14位法國留學生來到云南大學,11位云南大學學生去了法國;今年9月,將有31位法國本科留學生到云南大學,30位云南大學本科學生赴法國,同時還有15位法國碩士研究生到云南大學,15位云南大學碩士研究生赴法國,且互免學費。”
晏鋼指出,交換生項目的開展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交換生不僅可以免去傳統“2+2”“1+3”項目學分對接的麻煩,還可以為學生節省學費開支。今年9月,該院還將與巴黎高等對外貿易學院開展短期交換生項目,交流時間為一個學期。
為加快學校國際化進程,云南大學國際學院正積極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高校聯系,商談在本科和碩士層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不久也將在云南周邊國家如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高校開展多模式的教育合作,構建新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大批高端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據了解,云南大學國際學院成立于2012年1月,自成立以來秉持“至公天下,會澤百家”的云大精神,積極開展多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出國留學培訓基地建設,交換生項目開展以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推進方面多有發展。(記者 李映青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