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于2011年6月8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秘書長楊偉民和發展規劃司司長李守信介紹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情況,并答記者問。
[徐憲平]:《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主線,共分為六篇十三章,還附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兩個名錄以及20幅分析評價圖和規劃圖。
規劃對我國國土空間進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概括了我國自然狀況的特點,對國土空間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挑戰。
規劃提出了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則。提出六個新的開發理念,即根據自然條件適宜性開發的理念、區分主體功能的理念、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的理念、控制開發強度的理念、調整空間結構的理念、提供生態產品的理念。確定五個開發原則,就是優化結構、保護自然、集約開發、協調開發、陸海統籌。
規劃確立了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要目標和戰略格局。一是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構建這一格局,是在優化提升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礎上,在中西部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好的區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二是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這是結合我國農業自然資源狀況的特點和基礎,這幾年主要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的新變化提出來的,對于保障全國耕地數量質量和農產品供給安全至關重要。三是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這一戰略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戰略任務和發展內涵,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開發理念,對于在現代化建設中保持必要的“凈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規劃明確了國家層面四類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闡述了國家層面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和開發管制原則。同時規劃還明確了能源、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布局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和框架。
規劃還按照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提出了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分別闡述了財政、投資、產業、土地、農業、人口、民族、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政策方向和措施,提出實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