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至少污染中國10%耕地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透露,根據《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減15%,并要求各地要全面啟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打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持久戰和攻堅戰。
重金屬污染為何成為“十二五”期間環保治理的頭等大事?
國土資源部對此曾毫不諱言,全國每年僅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另外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
專家經過對比發現,1200萬噸糧食幾乎相當于廣東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4000多萬人也相當于整個珠三角的常住人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研究員表示,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分布,而在南方則比較密集。他根據調查估算,重金屬污染中國耕地10%左右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受鎘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約分別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珠三角40%農用地重金屬超標
國家環保部門組織的《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調查顯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
珠三角調查區域中重金屬超標元素主要為:鎘、汞、砷、銅、鎳。其中,土壤中汞含量明顯增高,增加幅度多在70%—150%。調查中約有50%調查區土壤中鉛含量水平明顯增高,增高幅度大多在30%左右。
2008年發布的《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珠江、深圳河等河流攜帶入海的重金屬和類金屬砷超過1.2萬噸。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李志安教授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近年他參與的珠三角污染土壤修復工作,都是灌溉水被周邊企業排放影響,導致重金屬污染農田為主。“目前的重金屬土壤修復技術還很不成熟,最快也要兩三年才能修復到可耕種水平,而且修復并不等于把重金屬完全消除,只是把它濃度降低。如果不修復,重金屬一般可以殘留幾十年,例如鉛可以在農田上殘留100年。”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楊文婕研究員指出,類似土壤重金屬污染這樣的環境污染,影響對象廣泛,影響區域廣,危害人口多。她舉例說,重金屬鎘中毒可在20—30年后表現出來,有機氯農藥雖然已經禁用多年,但目前在一些胎兒、嬰幼兒體內還可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