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浙江省工商局獲悉,一份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新政策日前正式出臺,經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將享受包括智力出資最高可占注冊資本70%,允許使用新興行業用語注冊登記等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措施。
浙江工商此番新政最引人注目的是鼓勵非貨幣出資,促進智力成果轉化為公司資本。新政規定,非貨幣出資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的70%。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增加注冊資本的,無需限制增資部分非貨幣出資比例。企業出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因客觀原因出資無法按期到位的,依企業提出申請,經批準可以延緩其出資期限。
新政放寬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在注冊名稱上的限制,今后,“物聯網”、“產業鏈”、“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各種行業新名詞,只要能準確體現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都可能出現在企業招牌上面。
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組建集團的,母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由5000萬元放寬到1000萬元,子公司數量由5個放寬到3個,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冊資本由1億元放寬到3000萬元。
欲變更為無區域企業名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可以直接到省工商局辦理名稱核準手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申請冠省名企業名稱的,可以直接到企業所在地工商局辦理名稱核準手續。按照登記管轄規定應當由省局登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經企業申請,可以授權企業所在地工商局登記。
此外,浙江還將實施“非禁即入”的準入政策,引導股權投資(管理)企業、創業投資企業和各類投資性公司向優質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投資,支持非上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流轉試點,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質公司上市融資。
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把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上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浙江省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提出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
據悉,下一步工商部門還將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引導企業提升商業經營模式,推行行政指導,促進信用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