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江區星光大道上,偌大的廣場沒有一家書店。 本報記者 李震宇 攝
浙江在線08月10日訊 文二路上的鐵驢書社關門了,大學路上的真友書店也歇業了。本報全民閱讀周刊關注杭城民營書店命運的報道一出來,濱江區長河高級中學的沈老師馬上就撥通了本報的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我們這兒太缺書店了”。為了買書,她女兒還要專門坐公交趕到慶春路新華書店去。
在全球范圍內,實體書店的市場一直在萎縮,在杭州老城區,那些有名氣的民營書店也在一家接一家地倒閉。可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有很多人覺得身邊缺少書店。這讓記者意識到,書店的問題,不單在多還是少上,也在分布的均衡上。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調查,在弄清楚杭州書店分布的同時,一張杭城文化氛圍分布現狀圖也浮現出來。
一家一家地開,一家一家地關
城西書店是被“撐死的
“大型國有書店和中小型的民營書店集中在老城區,尤其是城西,競爭激烈。”
去年從城西翠苑五區搬到濱江的錢塘春曉小區的“書蟲”梁斌對記者舉例道:“城西有多少書店啊——楓林晚學術書店在文三路上,曉風書屋總店在曙光路上,杭州書林從杭大路搬到了紫金港,博庫書城在文二路上,江郎書店在文一路上,天豐圖書超市和南華書店都在曙光路上,浙大玉泉校區里還有科海書店……新華書店的兩大購書中心則在慶春路和解放路,位于城中、城南。而曉風、楓林晚等的連鎖書店也都開在這幾個區域。”
而在配套成熟的余杭臨平、高校集中的下沙等新區,也不缺乏書店。大型連鎖經營的人民書店在這三個地區都有店面。
大規模的實體店與流行書店的配合,基本可以滿足當地愛書人的需求。